昆明公共法律服务"接地气" 办理公证实现"一次都不跑"

日期:2020-01-02 14:15:05来自:郑玉明 刀一波 访问次数:

  遇到法律问题应该怎么办?在昆明,群众可以根据自身法律服务需求的事务大小、复杂程度和紧迫状况,选择就近到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或前往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时,根据获取信息的日常习惯,当事人还可以选择现场服务、电话热线服务、网络服务等不同方式,真正体现“公共法律服务就在群众身边”。

  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高质量服务,得益于昆明市司法局把为民服务宗旨真正落实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谋划、政策制定、执行落实各环节和全过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构建“1条主干4张网+X”体系

 

  为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昆明市统筹规划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服务平台、服务产品、服务供给、服务均等、服务质量等建设内容,以“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为根本遵循,着力构建“1条主干4张网+X”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所、法治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整合到体系中,建成“面对面”的“一站式”实体平台、“键对键”的移动智慧网络平台和“线对线”的语音12348热线平台。

 

  “1条主干4张网+X”即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为主干;以12348法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微信公众号、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4个平台为网络;各法律服务主体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便利化、智能化、普惠化、精细化法律服务创新则为“X”,全面构建以“1条主干4张网”为骨架、“X”为补充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模式。

    

  昆明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设有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司法鉴定服务、人民调解服务、法律援助、综合服务6个窗口,群众带着法律问题来到大厅,可先进行法律咨询,如符合法律援助申请条件,律师服务窗口人员会直接把材料转给法律援助窗口,为群众办理法律援助审批,如涉及司法鉴定、公证等,律师会指引群众到相关窗口进行咨询、办理,实现“一站式、窗口化、综合化”服务。 

 

  按照统一名称、统一名称标牌、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进驻项目、统一服务载体、统一办事流程的“六统一”原则,昆明市已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县(市、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129个,市县乡“三级实体平台”实现100%覆盖;同时建成村居(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1470个,覆盖率达89%。

 

  通过不懈努力,昆明市司法局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的便民、高效、快捷公共法律服务,群众足不出村即可获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或法律服务办理指引。截至2019年9月底,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群众提供免费公益法律咨询110375人次,办理法律援助4111件、公证41447件、调解30086件、律师服务9636件。

 

  群众少跑腿  信息多跑路

 

  为达成“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和“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昆明市司法局以“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为工作切入点,着力推进12348中国法律服务App、智能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网络和12348中国法律服务网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前移到一线,前移到群众身边,覆盖全市每个角落。

 

  群众通过12348App、智能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等,可获得“7×24小时”智能法律咨询、20项智能法律咨询意见书、法律法规查询、法律服务机构查询、案例查询等服务,可预约办理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事项。

 

  同时,昆明市司法局还开通“法律服务扶贫”“智慧司法所”和“农民工绿色通道”等特色栏目,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近期又新增政府法治工作中的“行政立法”“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等法律帮助。

 

  目前,昆明市已部署100台智能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到法律服务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和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量较大的重点场所、单位,优先解决法律服务资源不平衡问题。通过智能互联技术,昆明市公共法律服务已实现“掌上办”“随身办”。上线至今,昆明市公共法律智慧网络平台已提供智能法律咨询服务15.2万次,提供智能法律文书服务1.5万次。

 

  在此基础上,昆明市将12348法律援助热线升级成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将原来的1个坐席增加为4个,每天由4名律师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和法律事务办理指引,做到“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

 

  热线平台同时融入网络平台,群众通过网络平台可直接接入热线平台,获得“一键式服务”,做到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法律“明白人”,解决自己遇到的法律问题。2018年底开通至今,昆明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共接听电话29761人次,接答量位居全省第一。

 

  公共法律服务更“接地气”

 

  近年来,昆明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主动作为、基础扎实,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和亮点,公共法律服务更“接地气”,真正落到群众最需要之处。

 

  五华区大观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9个社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联络点,逐步建立起以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指导,以9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联络点为基础的学习、宣传、组织、指导工作网格,就近服务辖区群众。

 

  大观街道以方便群众就近、便捷地获得法律咨询服务和申请公共法律服务为出发点,依托覆盖整个街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格,组织开展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如公共法律服务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公共法律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夕阳红”公共法律服务、关爱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专项宣传活动等,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落实好“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工程”,2019年8月,盘龙区试点推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卡、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端2个微信小程序,首创“智能咨询+社区律师”双服务模式,二者相辅相成,为群众提供7×24小时智能自助式法律咨询服务,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目前,试点工作已遍布拓东街道150个居民小区、880栋单元楼,试点服务覆盖人数达6万余人。

 

  昆明市在公证行业实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度,开展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对首批确定的49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都可实现当事人“最多跑一次”。

 

  昆明市明信公证处积极探索办理公证“一次都不跑”模式,建立以“聚方便”App为载体的互联网+公证方法,把远程视频、CA签字等信息技术融入公证办理过程,目前涉外类公证事项借助线上系统已实现“一次都不跑”。从2019年初上线以来,该所成功办理“一次都不跑”公证业务413件。

 

  辞旧迎新话发展,继往开来谋新篇。下一步,昆明市司法局将深化平台功能建设,以实体平台为载体、网络平台为统领,整合融合线上线下力量为突破口,提升三大平台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结合“民主法治村”建设,该局将着眼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着眼群众需求,努力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着眼城乡一体化服务,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