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法治要闻   州市普法   谁执法谁普法   普法影像   以案释法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普法网 >> 法治要闻 >> 内容阅读
普法强基在行动 | “硬道理”变“家常话”,汇聚普法“最美和声”
稿件来源:云南司法行政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7日 15:21:30

  金秋时节,五谷飘香,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在武定县发窝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左中梁子村,在红色墙体、悬挂的金黄玉米映衬下,一群身穿蓝色马甲的“普法工作队”行走在村间路上,显得格外耀眼。他们忙着进村入户、摆摊设点,到议事长廊、法治阵地为群众带去实用的普法宣讲。

图片

  “唠嗑式”普法

  “李大姐,我们又来!”省专项普法第六工作队成员、州专项普法武定县工作队组长、云南警官学院教授张文东带着省州县乡村五级普法工作队员组团走进村民李大姐家中时,她正在和邻居聚在一起刺绣。

  “李大姐,最近身体好吗?”“好着呢,快来坐下!”“你们的绣片很漂亮,几天能绣一片,一片能卖多少钱,彝绣也是知识产权。大家有没有跟合作社签协议,如果没及时拿到钱、没足额拿到钱,记得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图片

  五级普法工作队走村入户、进网入格,和群众唠嗑,开展法治宣传,排查治安隐患,调处矛盾纠纷,参与基层治理,成为群众身边“24小时在线”的免费“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暖心法治服务。不大的农家小院,几张小板凳,没有会议桌,没有宣讲稿,普法工作队和村民们坐在一起“拉家常”,谈谈时下热点、聊聊民风家事……“叫卖式”普法

  “来来来,看一看……”近日,在发窝乡集镇街头,随着普法工作队员的一声声吆喝,从四面八方来赶集的大人、小孩纷纷向普法摊位围了过来。

  “经常有标注为‘境外’的陌生人打电话过来,手机上经常有陌生链接,我们应该怎么办呀?”“一律挂断、一律不点、一律不看、一律不转。”面对群众的提问,普法工作队员不厌其烦告诫大家。

图片

  “所有的电诈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钱’,无论话术多么巧妙,最后都是要求受害人进行转账,或者是提供身份信息、银行卡、验证码。请大家不贪小便宜、不被假象迷惑......”

  普法工作队充分利用赶集日群众较为集中的时机,在街头设立普法摊位,“以案说法”“现身说法”面对面向群众宣传虚假信息诈骗、网络中奖诈骗、贷款诈骗、刷单诈骗等一系列网络电信诈骗的特点和具体作案手段,让群众了解真相,深刻认识电诈危害性;同时对如何进行防范支招,积极引导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进一步提升群众防范意识,远离电信网络诈骗,牢牢守住群众的“钱袋子”。

  “沉浸式”普法

  在村民议事长廊安装以民法典为主题的法治文化展板,巧妙地将群众休闲歇息议事的长廊,设置成普法宣传阵地,实现一廊多用。

  面对前来法治宣传长廊“尝鲜”的村民,普法工作队员一边发放宣传资料,一边带领在场村民仔细观看法治展板、“普法风采栏”照片,解释相关法律词条,引导村民要和谐相处,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图片

  “高价彩礼能不能返还”“婚前答应送套房,婚后反悔行不行”“离婚后,孩子由谁抚养”“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能否变更子女的姓氏”……工作队员用详实的案例、贴近生活的语言,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不时和大家问答互动,答对的“手动点赞”,答错的“掌声鼓励”,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县专项普法第六工作队组长牛元福说,“老百姓在经过长廊时,脚步慢了、心态变了,闲谈过程中我们讲的一个个法治小故事,让老百姓一听就懂、一听就明白、一听就知道该怎么做,真正达到了让长廊“普法”,让长廊‘教育’的效果。”

  “解说式”普法

  民族文化广场旁,具有民族特色的壁画、宣传栏、小品有序陈列,这是发窝乡今年刚建成的法治文化主题小广场。普法工作队组织部分师生在这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课堂。

  “同学们,你们看展板,如果你遇到漫画上的这些情况,你们会怎么做?”“我会跟我的父母说”“我会跟班主任老师报告”“我会来司法所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课堂上,队员们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分析生活中的经典案例,同学们积极互动,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条款的认识更加深刻。

  紧接着,普法工作队组长张文东从法律的角度,重点围绕“什么是校园欺凌”“独处时的安全”“机智应对暴力”等问题进行讲解剖析,引导学生们在遵纪守法的同时,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倡导同学们要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图片

  “祖国的花朵,离不开法治的阳光雨露”,发窝乡持续与辖区学校加强联动,让学生们“零距离”与法律接触,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营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校园法治环境。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2006-2021 云南普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000821号-3 主办单位:云南省司法厅 云南省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