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法治要闻   州市普法   谁执法谁普法   普法影像   以案释法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普法网 >> 谁执法谁普法 >> 内容阅读
人民网报道 | 法治之笔绘就“彝歌苗舞乡”新“枫”景
稿件来源:云南司法行政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3日 15:23:01

  “我可记住了:电信诈骗花样多,不明链接不瞎点。这可比看‘方块字’有意思多了!”舞蹈《彝山春潮》、歌曲《欢乐彝族年》穿插着快板、花灯、舞蹈普法节目,南街社区居民应淑萍看得津津有味。

  7月17日,借着彝族火把节的热闹氛围,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司法局屏山司法所联合街道社会事务办、平安法治办等部门,为南街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法治文艺汇演。

屏山司法所走进社区开展法治文艺汇演。屏山司法所供图

  禄劝县是昆明市下辖的三个民族自治县之一,“三水一江地,彝歌苗舞乡”说的就是这个24个民族世代交融、以民族文化多彩的小城。就拿禄劝县屏山街道来说,辖区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25%。

  如何编织出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锦缎”?巧妙融入民族文化的“丝线”是关键。

  “刚开展法治宣传时,我们发传单、念条文,老乡们听得直皱眉。”屏山司法所所长李彦鲆回忆,平日里惯用本民族语言交流的老乡,对书本上搬来的大道理提不起兴趣。怎么办?屏山司法所果断“调转船头”:“只有把法律‘翻译’成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才能真正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屏山司法所走进社区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活动。屏山司法所供图

  屏山司法所组建了由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和民间艺人组成的8支普法宣传队、2支法治文艺队,走进村庄、社区,巧借民族节庆、与群众交流等契机,传播法治理念。

  渐渐地,法治的种子在这个“彝歌苗舞乡”扎下根、开出花:在克梯村的彝族对歌会上,“双语”普法宣传员手持《民法典》彝文译本,将法律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叙事诗,在篝火边即兴传唱;在绿槐村的苗族花山节现场,普法队员身着百褶裙,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融入芦笙曲调,在踩山场奏响法治音符……

  “线上,我们还邀请当地的少数民族网红用方言拍摄普法短视频和普法小调。”李彦鲆介绍,“希望通过‘零距离、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法律真正走进少数民族群众心里。”

  2022年以来,屏山司法所培育了113名“双语”普法宣传员、96名“法律明白人”,累计开展双语普法、“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260余场,现场解答法律咨询1700余人次,发放普法宣传册10万余份。

  矛盾纠纷调解也能与民族习俗巧妙结合。“彝族同胞爱火、敬火,传统的彝族房屋中必有一个火塘,这里不仅是取暖、做饭的地方,更是家族议事、情感交流的场所。”这个温暖的民族文化习俗启发了李彦鲆推出“火塘调解”模式。

屏山司法所送法进社区。屏山司法所供图

  2022年,彝族兄弟阿红和阿龙因父亲留下的房子和土地分配问题产生隔阂,关系极为紧张。

  李彦鲆和其他调解人员邀请了两兄弟的家族长辈,一起围坐火塘边。柔和的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庞,在火塘松木燃烧的噼啪声中,长辈们讲起兄弟俩小时候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场景。调解员在一旁轻声援引财产继承的法律条文,分析合理的分配方案。

  在熟悉的环境里,兄弟俩紧绷的神情渐渐舒缓,最终打开心结,达成了分配协议,往昔的兄弟情谊在火苗中重燃。

  2022年以来,屏山司法所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38件,成功率达99%,其中包含重大疑难复杂纠纷47件,在跳动的火苗中绘就了“调解有温度、普法有共鸣”的暖心“枫”景。

  屏山司法所将民族传统习俗与法律法规有机结合,创新探索了社区矫正新路径,以多元举措为矫正对象点亮回归之路。

  矫正对象杨某曾因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获罪,“知道现在法律禁止,但我一时也改不了啊!”矫正初期,杨某抵触情绪强烈。

  社区矫正有“理”更要有“情”,针对杨某的情况,屏山司法所以“四帮四教”模式开展工作。

  “帮思想、教守法”,司法所联合县苗学研究会和林业部门,为杨某进行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专题法治课;“帮心理、教阳光”,心理咨询师引导杨某将对山林的深厚感情转化为保护山林的动力,鼓励他参加生态保护志愿活动。

  打开了杨某的心门后,又继续“帮技能、教自立”,屏山司法所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合作,动员杨某学习养蜂技术。“苗族有着悠久的养蜂历史,因此杨某学得十分认真,上手也快。”李彦鲆说,如今杨某蜂场产出的蜂蜜已销往各地。“帮融入、教担当”,在一次次帮教影响下,杨某最终主动成为村里的生态保护宣传员,用苗语向乡亲们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带动身边的苗族同胞一起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通过特色技能培训以及“一对一”帮扶,屏山司法所的261名帮教对象均掌握一技之长,“迷途者”重新融入社会。

  2023年,屏山司法所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筑牢法治根基,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彰显民族特色,“我们将继续化作民族文化与法治交融的纽带,扎根基层,不断探索创新,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贡献更大的力量。”李彦鲆说。

  (作者雷霁)

  文章转自丨人民网—云南频道

Copyright @ 2006-2021 云南普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000821号-3 主办单位:云南省司法厅 云南省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