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公证处以“党建引领”强根铸魂,“廉政筑基”固本培元,“服务便民”践行宗旨三者融合实践、协同发力,有效破解边疆公证“距离远、办理慢、沟通难”的突出问题。
党建引领,融入体系促发展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公证处深度融入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组织同管强根基,将党员组织生活纳入司法局机关党支部管理,实现“全融合”。2025年上半年共参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读书班等集体活动25次,确保公证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学习同步提站位,常态化参与司法局周一例会及各类学习培训,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与民族政策,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服务边疆群众的“金钥匙”。指导同向促落实,建立党建指导员“一对一”帮扶机制,通过政策传导、业务协同、实地督导,推动公证机构党员数量从1名增至2名,实现群众对公证服务的满意度达100%,确保党对公证工作的领导贯穿服务、管理、监督各环节,充分发挥党建在稳边固边中的“红色引擎”作用。
廉政筑基,规范运行防风险
紧扣公证质量这一核心,构建“全流程、立体化、长效化”防控体系。流程严控标准化,建立健全涵盖公证受理、审查、审批、出证全流程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回避制度和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上半年累计审查公证事项80余件,未出现一例“人情证”“关系证”。监督常态立体化,通过服务窗口、微信公众号公示收费标准,畅通监督渠道,实现群众监督、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全覆盖。2025年上半年开展廉政警示教育6场,通报典型案例26起,利用行业惩戒案例、边疆地区典型违纪违规案例及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公证人员的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执业环境。作风提升长效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发现政务服务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公示窗口人员服务承诺,推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及首问责任制,压缩办理时限、提升办证效能,群众投诉保持为零,以“硬约束”锻造廉洁高效公证队伍。
服务便民,贴近需求解难题
针对边疆地区地域广、人口少的特点,精准发力。触角延伸,在10个乡镇设置公证咨询联络点,配备乡村公证联络员,为群众提供就近服务。以公共法律服务“暖风”助力破解乡村资产管理“寒冰”专项行动为抓手,累计参与乡村资产合同审查50余份,依托“萤火虫”普法工作法开展“送法进村”,助力边疆乡村集体经济规范化发展。体验优化,根据民族地区特点,配备双语公证员助理,并联动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组建“双语”翻译协作机制,有效化解沟通障碍。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延时、预约、上门服务等暖心举措。2025年上半年,提供预约服务14件、延时服务10件、上门服务3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件、减免收费3件,将“公证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落到实处。
文章来源丨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公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