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在外打工,我好想跟他们说说学校的事,可又怕他们担心……”在丽江市古城区金江白族乡中心校的“树洞信箱”里,这样一封匿名纸条,道出了不少寄宿学生的心声。如今,这个小小的信箱,正成为当地守护少年成长的“秘密武器”。

事情的缘起,是金江白族乡民警在校园法治课堂上的发现。该乡中心校以寄宿制学生为主,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不少孩子在家庭关系、人际交往中遇到烦恼,却因不愿向师长倾诉,逐渐变得孤僻自闭。为破解这一难题,金江白族乡综治中心联合中心校迅速行动,在校园设立“树洞信箱”,遵循“倾听无界、守护成长”原则,为学生打造安全、私密的情绪出口——学生可匿名写信,将心事与困惑投入信箱,无需顾虑暴露身份。

“树洞”收到信后,并非简单“收纳”,而是形成了一套闭环解决机制。相关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对信件内容分类归纳,针对家庭沟通、同学相处等不同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是通过班会课开展情感交流讨论,或是设计趣味游戏活动疏导情绪,用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化解烦恼。同时,辖区民警还会依据“树洞”反馈的情况,动态调整普法内容与形式,结合学生兴趣优化校园普法,让法治教育更对“胃口”,切实提升普法质效。
为进一步筑牢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防线,金江白族乡综治中心与中心校还依托“树洞”反馈信息,联动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在辖区两所小学开展“艺韵润乡校 关爱护童心”活动。活动中,校外活动中心老师为学生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丰富了课余生活;采用“小鸡孵鸡蛋”“报纸过河”“吸管搭桥”等游戏,让学生在协作保护鸡蛋的过程中增进友谊。更重要的是,活动借“保护鸡蛋”的体验,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如守护鸡蛋般呵护自己,也要像保护鸡蛋一样爱护自己”,用温暖的方式为成长注入力量。
从“收集心事”到“解决问题”,再到“延伸关爱”,金江白族乡的“校园树洞”不仅是学生情绪的“收纳箱”,更成为家校社协同守护青少年成长的“连心桥”,让每一份年少心声都能收到温暖的岁月回音。
文章来源丨丽江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