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快来看,这道门打开可以照镜子!”周末午后,市民王女士带着7岁女儿逛盘龙区东华街道新迎新城购物中心时,孩子突然被一扇“网红门”吸引,凑上前,打开的门里竟藏着一面镜子。这处让孩子主动停下脚步开启“法治新世界”大门的地方,正是盘龙区司法局、东华街道、东华司法所全新打造的昆明市首个商圈法治主题园地。近日,该园地在新迎新城购物中心正式落地,以“看得见、摸得着、玩得会”的形式,让法律知识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精准选址:锚定商圈流量 打通普法“最后一米”
新迎新城购物中心作为辐射文艺路社区及周边多个小区的核心商业体,日均人流量超1万人次,且聚集了大量亲子家庭、上班族和商户,是开展普惠性法治宣传教育的理想场景。将法治主题园地嵌入商圈,能让居民在购物、亲子互动之余,轻松接触法律知识,感受“逛街即学法”的便捷体验。
为确保园地建设有实效,盘龙区司法局、东华街道、东华司法所联合文艺路社区、新迎新城商场管理方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前期调研,累计走访居民家庭200余户、商户80余家,梳理出两大核心需求:一是亲子家庭渴望趣味性普法,家长反映传统普法形式较枯燥,孩子难以理解;二是商户需要针对性法律指导,商场内的教培机构、餐饮零售商户对未成年人保护、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的法律知识需求迫切。这些调研结果成为园地建设的“指南针”。

园地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双向发力:一方面,针对儿童与家长,打造亲子共学的法治空间,从小培养儿童的法治意识,同时提升家长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及孩子合法权益的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商场商户,提供便捷的法治服务,帮助商户规范经营行为,降低法律风险,助力商圈优化营商环境。
定制设计:贴合商圈实际 让普法有温度、有新意
园地针对教培机构聚集的特点,设计“亲子法治互动休闲区域”,设置造型别致的普法展板、打卡墙,搭配休闲舒适的沙发,让孩子在玩乐中理解“什么是法律”“用法律如何保护自己”。针对商圈餐饮、零售、教培等多元化业态,定期更新专属普法内容,如为餐饮商户提供合规指南展区,为教培机构和家长准备未成年人保护及家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展区。

园地空间布局分为“学法”“守法”“知法”“用法”4个功能区,整体色调明亮活泼,搭配卡通法治元素,既符合儿童审美,也吸引年轻人打卡。园地里藏着不少“巧心思”:“镜子网红门”不仅是拍照打卡点,还寓意着学法遇到更好的自己;“可开启式宣传栏”外写着法律问题,打开后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可根据当下社会热点更新群众关注的内容;通过“互动信箱”进行信件投递,居民可以说出自己的法治心声;“顺口溜反诈菜场”里,反诈知识被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印在展板上,小朋友爱看、爱念,家长也跟着“复习”,实现“小手拉大手”普法。
成效显著:沉浸式普法 收获群众与商户双重认可
园地投用仅1个月时间,已成为辖区普法“明星阵地”。这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街道、司法所、社区的合力。同时,经过深度挖掘辖区政企资源、搭建协作网络,联动新迎新城购物中心拓展普法空间,与知恒(昆明)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知恒律所)建立合作,取得突出成效。
亲子参与普法热情高涨。街道、司法所联合商场共同开展“法治小课堂”亲子活动2场,累计吸引100余组家庭参与。有家长表示:“平时尝试给孩子讲法律总觉得抽象,现在孩子在园地边玩边学,已经能说出‘遇到危险要找警察’‘买东西要发票’,普法的效果特别好。”
商户法治意识与合规经营能力增强。依托法治园地“用法区”,注入知恒律所专业团队的服务,为商场30余家商户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成功帮助2家餐饮商户厘清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流程中的法律要点,为1家教培机构系统梳理课程退费合规要点,规避经营中的法律风险。


园地的建成进一步扩大了盘龙区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目前,盘龙区共有法治文化阵地19个,其中,法治主题公园7个、法治文化广场(长廊)8个、法治庭院1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个、商圈法治主题园地1个。下一步,盘龙区司法局将继续拓展法治文化阵地“玩法”,开展更多特色普法宣传活动,让法治文化阵地成为居民学法的“充电站”,让更多人在休闲中懂法、在体验中用法。
文章来源丨盘龙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