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关县司法局都龙司法所,每天都在上演着法与情相融的故事。这儿没有冷冰冰的法条,只有一群奔走在村头巷尾、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的法律人。他们用一次次实实在在的帮助,把法治的温度,真正送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打官司不用愁,诉讼代写全免费
“以前打官司,请律师动辄好几千,现在司法所不仅免费帮写材料,连出庭都有人协助!”都龙社区的张大姐拿着刚拿到的胜诉判决书,语气里满是感激。像她这样的群众不在少数。2024年以来,都龙司法所已为群众免费代写诉讼材料118次,累计省下3.45万元;21次公益律师出庭服务,又为大家节约了12.6万元诉讼成本。从土地争议到合同纠纷,司法所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真正让“打不起官司”成为过去。
农民工讨薪不再难,跨省也要帮到底
今年6月,52岁的老陈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欠条走进司法所。他在湖南娄底做雨棚工,68000元工钱被包工头朱某拖欠近两年,电话微信全被拉黑。司法所了解情况后,马上启动跨省协作程序,通过视频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最终,朱某当场转账2万元,并承诺在9月30日前结清余款。“要不是你们,我这血汗钱真要打水漂了!”老陈说着,眼圈就红了。三年来,司法所已为29名农民工成功追回工资51万余元——让城市的建设者,不该“流汗又流泪”。
家事调解有温度,劝和劝心不硬来
“他动手推我,这日子没法过了!”今年春节前,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孩子哭着来到司法所。调解员小汤没有一上来就讲法律,而是先递上一杯热水,轻声安抚。等两人情绪平复,她才从“孩子不能没有完整的家”说起,再慢慢引入《民法典》中关于家庭暴力的规定。最后,丈夫诚恳道歉,并写下保证书。这样的家庭纠纷,司法所每年要调解80多起。他们用“背靠背调解”“亲情唤醒”等接地气的方法,2024年来已成功化解83起婚恋矛盾,让法理与情理真正融合,也让一家人重新找回温暖。
特殊群体放心上,法律也有暖光照角落
2023年底,残疾人老王因饮酒起争执被人推伤,对方迟迟不履行3800元的赔偿协议。司法所了解后,主动帮他写好起诉状,法院很快判决支持。“我腿脚不方便,全靠司法所前前后后帮忙,他们待我像亲人。”老王摸着判决书,眼里闪着泪光。三年来,司法所为6名残疾人追偿损失3.15万元,每年还开展20多次留守儿童走访帮扶。在坝保村王友富家里,他们不仅调解了家庭矛盾,还自掏腰包1200元,给两个孩子送去书籍、衣物。那天,一直光脚跑的孩子,终于穿上了新鞋。
作者 李登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