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科学立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立法

楚雄州“两个条例”守护彝州河湖安澜

发布时间: 2024/12/24 22:14:37
来源: 中共楚雄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办公室


楚雄州境内河湖众多,一直致力于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湖保护治理目标,在 2021年率先启动河湖保护立法研究,先后颁布实施《楚雄彝族自治州河湖岸线保护管理条例》和《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龙川江保护法》,全州河湖保护进入“依法治河、循法护水”的崭新阶段。法治,已然成为彝州山水间最坚固的底色。          

健全机制,推动依法长效保护治理。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建立“四级河长五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二级督察三级督导”工作机制,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排查整治,形成了全民爱河、护湖、治湖的强大合力。全州共设河湖长6038名(州级25名、县市级441名、乡镇级2276名、村级3296名),村(居)民小组设巡查员6688名。仅2024年,全州各级河湖长巡5.65万次,开展河湖暗访督查458次,发现河湖问题328个,已整改完成321个,共清理河湖库渠778条(座),清理垃圾11677.97吨。

系统治理,推动科学化保护治理。实施“两线”划定及“四区”管控措施,加强河湖岸线空间管控,编制完成《楚雄州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共规划153条河流、岸线长度9304.8公里,目前已完成214条(段)河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划定长度5954.83公里。突出重点,坚持“点、线、面”结合系统治理。点,即加强入湖河道和山洪沟渠治理、湿地管护、水质提升等综合治理;线,即以河湖沿岸为重点,从严落实“四区”管控,严控长江流域距离河湖岸线一定范围内工业园区、矿山开发建设活动,减少源头污染负荷,抓流域内村庄生产、生活废水截污减排;面,以生态修复为重点,推进龙川江水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及绿美河湖建设,实施了总投资17.18 亿元的113个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为龙川江流域保护治理及水质提升打牢“硬件”基础,全面提升流域水环境。随着条例的深入贯彻实施,不断推动水生态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再到“生态之治”的转变,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

依法严管,推动以刚性制度守护绿水青山。以“警长+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制为牵引,推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查公益诉讼协作,对各类危害河湖安全的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仅2024年上半年,龙川江流域即立案查处多家环境违法单位,罚没款达670.072万元。在长江 “十年禁渔” 方面,不断强化执法监管机制,开展多次专项执法联合行动,有力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河道采砂整治也取得良好效果,水务部门联合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加强对重点河段、敏感水域等河段巡查,仅2024年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采石案5件,维护河道采砂秩序。多部门联合执法,让河道焕然一新,全民共建共治取得较好实践成效。

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全民爱水护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生态环境日”等,以河湖保护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等方式,抓实全民保护宣传宣讲教育。组织两部地方性水法规专题培训33次,培训州、县、乡、村行政执法人员及管理人员880余人次;印制条例单行本1.6万册、宣传单2万份、宣传挂图300余套、宣传折页1万份,下发至乡镇、村进行宣传,引导公众自觉遵守河湖保护的规定,推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全民参与、上下联动、有效保护的生态保护治理体系。  

通过有法、普法、执法、守法让条例一点点落地生根,从一次次行动中汇聚保护河湖的磅礴力量,真正使条例从纸面走向实践,书写全州推动河湖保护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新成效的有力答卷。下一步,楚雄州将持续加大条例宣传贯彻力度,持续发挥河湖长“头雁效应”,统筹协调推进河湖保护管理,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进一步筑牢彝州水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