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月光城”古老石板路镌刻着茶马印记,古朴藏式木窗透出温暖光晕,四方街上,当地居民与游客踏歌共舞。独克宗古城,这座唐代兴起的茶马古道重镇,历经1300多年沧桑,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鲜活载体。《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独克宗古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古城保护条例》)标志着迪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迈入新的法治轨道。
自《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独克宗古城保护条例》施行以来,迪庆州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履职、守正创新,推动迪庆州人民政府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分类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古城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历史文脉与时代活力在此交融共生。
规划引领,构建科学保护体系。将古城保护深度融入全州发展战略,编制实施《独克宗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独克宗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独克宗古城火灾恢复重建民居恢复与改造建设规划》《迪庆独克宗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同步纳入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古城长远保护和有序发展奠定坚实法律与规划基石。恪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以规划统筹项目建设,系统推进文物保护、消防安全、社区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工程,全方位守护珍贵文化遗产。
夯实根基,强化评估认定与调查监测。制定《迪庆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成立独克宗古城管理委员会,扎实推进古城保护评估与挂牌认定工作。目前,古城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处(中心镇公堂),州、县级文保单位56处,完成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对辖区内的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建档,初步形成以古城核心区为主体,风貌延展区和协调区为互补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开展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征集、保护及馆藏文物的陈列、保管与研究,结合智慧监测功能,开展“古城人为活动影响”“黄金周旅游承载”等专项监测,为科学决策和保护管理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精修细护,重现古城风貌与肌理。坚持“规划先行、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民族文化、尊重群众创造精神,修旧如旧、建新如旧、重建与提升并重”的原则,采用统规自建方式修复民房246户,实现道路、管网、绿化、亮化、消防等72个项目常态化管理维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古城风貌与功能全面恢复提升;严格执行《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范房屋报建审批流程,强化招牌、装修、危房报备管理,对违建下达整改通知,加快推进核心区196户阳光棚风貌改造;创新实施“界限清、权责明”网格化管理,划分4大片区、三级网格管理、41个微网格,302名网格员,精细化管理延伸至巷段、楼栋、商户,显著提升治理与服务水平;聚焦“人防、技防、物防”提升,建立视频监控、“十户联防”等机制,升级基础设施与智慧消防,实现消防信息智慧化,筑牢安全防线。
活态传承,激发资源动能与融合魅力。创新运营机制,成立独克宗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深挖特色资源,整合盘活资产,香格里拉市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小吃街”项目成功引入32家商户(本地特色占比60%),自2023年7月开业至今年3月累计实现营业流水约1270万元,带动周边增收超3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近百个,成为居民增收与游客体验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平台;依托古城独特肌理,以“八瓣莲花”为文化意象,围绕大龟山精心构建八大功能区(核心游览展示、餐饮夜市、特色商业、民宿酒店等),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业态格局;同时,为皮雕、藏绣、唐卡等非遗项目搭建创作展示平台,免费开放红军长征博物馆、茶马古道博物馆,持续举办“欢乐香巴拉”、古城音乐节、松茸美食节等活动,实现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通过系统规划、资源整合、设施完善、文化深挖、服务优化、安全强化及融媒体宣传,古城文化特色与民族交融魅力日益彰显,“品质感”与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2022年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24年晋升国家4A级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1112.7万人次。
下一步,迪庆州人大常委会将全面总结评估《古城保护条例》实施效果,紧密结合新的法律法规要求、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古城发展的实际需求,适时启动条例修订工作,以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让千年古城永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