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市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把治保会建设作为延伸综治工作触角、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推动建成警民互动、警民共建、警民共治工作新格局。
搭建区域统筹的力量体系
宣威市落实市域社会治理工作部署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推进新时代治保会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人员整合“有人干事”。采取民主推选、派出所把关、择优录用的方式高标准优选治保主任356名、治保成员 2488名,组建356个治保会,实现356个村(居)委会、3392个村(居)民小组治保力量全覆盖。健全制度“规范干事”。制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群防群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治保会规范化建设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压实责任。建立治保会例会学习、情报信息收集研判、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考核奖惩等6项工作制度,确保规范履职。采用到派出所“轮值培训”、协助民警开展警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和履职技能培训,切实提升治保人员业务水平。落实保障“有条件干事”。整合资金统一推进治保会软硬件建设,提升规范化水平;建立经费待遇保障机制,对治保会工作情况开展绩效考核,整合调解员、交通信息员2类人员经费,落实治保主任待遇,实现“一岗多能”;乡镇(街道)每年划拨工作经费保障治保会正常运转;政法委建立“以案定补”考核机制,切实提高治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警保联动的工作体系
整合片区警务室、治保会、矛调中心加强区域警务联勤联动。矛盾联调联处。严格落实矛盾调处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由驻村民警组织村(居)委会治保主任每月对辖区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对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进行联席会商,形成合力联动调处,缩短调解时间,化解信访积案,基本实现“矛盾解决在当地”。治安联控联防。推进村(社区)警务治保一体化,组织治保人员结合村(社区)情况特点,在驻村民警的指导下,分季节、分时段、分部位开展重点巡逻防控,切实预防各类案件发生,有效降低发案。视频共建共用。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在各村(居)路口、学校、居民住地等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探头9562个,建立视频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民警、治保人员等力量, 初步实现乡村“技防全覆盖”,逐步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建立多向发力的治理体系
明确治保会工作职能,发挥“五大”作用,统筹开展民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治安稳定维护等工作。收集情报信息的“前哨站”。充分发挥治保会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辖区的各类涉稳情报信息、公共安全隐患和违法犯罪线索,治保会建成以来,提供各类情报信息 2860余条,及时发现三非人员85名,配合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350人,有效管控重点人员383人。调处矛盾纠纷的“主力军”。通过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811起,化解成功率达93.05%,调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1250起,确保矛盾问题不激化,不升级,不上交。宣传发动群众的“直播间”。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大喇叭”功效,定时播报宣传内容,插播辖区真实案例,开展以案释法宣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运用流动“小喇叭”,在赶集日组织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余万份,悬挂横幅标语480余条,组织法治讲座500余场次,全方位宣传发动。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火墙”。加强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网络建设,每周组织治保人员开展一次重要时段、重点路段、边缘地带、交通要道、重点区域、学校周边的巡逻防控和安全检查,刑事警情同比下降 21.27%,打击处理刑事违法人员同比上升9.84%。帮扶重点人员的“劝导站”。协助社区民警开展重点人员、特殊人群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根据风险等级,明确社区民警、社区辅警、治保主任、治保成员四级分级管控机制,形成了“查、防、管、控、服”五效合一的管理模式,实现重点人员精准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