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山州富宁县归朝司法所刚刚打开办公楼大门,就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手里拿着一面写着“司法为民 情牵百姓,公平正义 福满千家”的锦旗,迎面就说:“所长啊,太感谢了,没有你们的开导和专业解答,我根本不可能跟对方坐下来调解,那样不但保不了本我还要亏损更多钱......”
说话的凌先生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常年经营林木承包砍伐生意,在归朝镇小河口林场承包了一片约1000亩的林木,2023年与合伙人农某因股份纠纷先后起诉至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法院、南宁市中院进行审判,并经其中一方当事人申请自治区高院再审后仍对所判决股份归属不明,涉案的林木砍伐不能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多次到林场各自砍伐、私运、转卖木材,由此产生堵路、锁车、肢体碰撞等冲突,派出所曾多次接到报警并出警处置。
2025年1月14日,正值甘蔗砍收期,农户正忙着砍伐、装运甘蔗,司法所接到一名群众来电反映称其甘蔗种植地到镇上的小路被挖机堵了,甘蔗拉不出去,要烂在地里了......得知该情况,司法所第一时间与派出所取得联系,联合开展实地核查,并组织纠纷双方当事人凌某和农某到司法所进行调解,当时凌某的代理律师远在南宁未能参加,在谈及几次诉讼的执行问题时双方产生激烈争吵,凌某因缺乏法律知识且律师不在场,一边现场争辩一边给律师打电话。见此情景,在了解其基本情况后司法所工作人员接过其手中的几份判决书,当场跟对方律师进行了沟通,并且把相关判决内容、各自权利、所持股份等释明、讲解给双方当事人,提出执行方案和调解可选方案等几个专业建议,帮助凌某避免了判决胜诉却讲理无门的困境。
起初凌某并不同意调解,一直在诉说自己的憋屈和愤怒:“我们合作很多次了,前两年才发现他骗我太多钱了,我不愿意跟这样的人坐在一起调解,我宁愿木材烂在地里,即使亏本我也不让他好过......”听得出来该起纠纷矛盾积怨深、涉及金额大、时间跨度长。经过司法所多次沟通,帮助其算清经济账、法律账等,凌某最终同意坐下来协商解决问题。在此期间归朝镇政府多次组织多部门联合调解,在每次调解前凌某打电话到司法所:“所长,调解你们一定要参加,你不来我怕被他们骗的,我相信你,你办事不偏袒任何一方我才同意调解的.......”
多次调解后,2月19日下午再次组织双方当事人当面协商,经过个别沟通、单边协商、当面算账等多轮工作,于当晚10时许确定了最终调解方案,双方达成了340万的调解协议,并当场签订合同、成功支付第一笔10万元履行金,更为村民群众避免了近10万元的甘蔗经济收益损失,这场因合同矛盾引发的纠纷最终画上了圆满句号。
锦旗虽轻,短短十六字承载的不仅是人民群众对司法调解工作的认可,朴实的话语更真正体现了司法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下一步,归朝司法所将继续秉持初心使命,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切实感受司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