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公正司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正司法

昆明五华区不断完善治理能力 提升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 2019/11/15 22:12:00
来源: 昆明日报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五华区在对标先进、改革创新中以 “找短板、抓整治、提效能”为抓手,紧盯群众关心关切的教育教学领域、影响发展稳定基础的农业农村领域、关乎司法公正的法援领域、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营商环境领域,以及协调共享发展的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等,通过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强化制度建设,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不断形成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强化制度建设 紧盯重点查找短板

  教育是五华区最显著的品牌之一。作为教育大区,五华区在拥有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着力于深化中小学教育制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强化制度建设,迈向教育强区。

  在“三名”工程的实施中,五华区制定出台《五华区“三名”工程配套子方案》及17个考核指标体系,为全区名师名校名长工程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稳定现有干部教师队伍,培养师德高尚、能力为先的五华名师,吸引更多的有名、有才、有志、有识之士加入五华干部教师团队。同时,出台《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加大对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

  现在,五华区基本实现辖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实现了“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同时,逐步构建完善的特教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制健全、流程完善的“医教结合”生态系统,其模式在全省多家学校进行了实践运用。

  而在农业这个重点领域,五华区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手,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指导各社区出台三资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夯实了“三农”改革的基础。

  截至目前,五华区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53人,先后认定农业龙头企业21家。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3年行动的实施中,大力实施40余个整治提升项目,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新建和改造农村公厕、户厕1614座,行政村公厕覆盖率100%;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座,行政村污水设施覆盖率达91%;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10个。以“三治”融合为重点,基层民主、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自治建设体系正逐步建立。

  在司法救助方面,五华区全面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矫正配套制度、完善调解联动工作体系,让法律援助制度体系在主题教育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一份《五华区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惠民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放宽了经济困难标准,扩充了法律援助范围事项,突出残疾人、农民工、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等重点对象。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的开启,为这些特殊的当事人做到了“应援尽援”。《五华区社区矫正实施意见》《五华区社区矫正工作者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政策支撑。

  目前,五华区共有各类调委会174个、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室2个、个人调解室3个、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63人,并创新打造了五华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构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台,有效化解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确保制度落实 紧盯关键扎实整改

  “看病贵、看病难”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定。基于此,五华区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启动医养结合工作,构建起区域卫生服务体系。

  近年来,五华区出台了《五华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公立医院价格、财政、医保联动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辖区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并将工作纳入调整范围医疗机构名单。通过建立以医务质量、工作量化、岗位职级、风险指数等综合测评的绩效考核体系。《昆明市五华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区属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为基础、区级公立医院为枢纽和核心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五华区率先在全市召开了医养结合工作启动会,出台了《五华区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让更多居家老人不仅可以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同时还能享受社区医疗机构提供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服务。自全区启动医养结合工作以来,纳入的试点社区共有10家,试点单位22家,签约养老机构20家。

  制度的出台和完善,离不开具体的落实。五华区加大对出台制度的学习力度,对新制定实施的工作制度,要求各单位及时通过党(工)委会、党组会、办公会、专题学习会等形式,组织相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进行学习,带头学懂弄通做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工作领域范畴政策熟悉、业务精湛、服务高效。

  在抓好制度宣传的同时,五华区对“不作为、不敢为、乱作为”的领导干部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提醒、诫勉约谈、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从正反两个方面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

  在监督管理中,区委、区政府目督办对制度决策事项采取明察暗访、个别谈话、联合督查和情况通报等方式,以多种监督方式实行全过程督促检查,全过程盯办催办,全过程跟踪问效。区级审议通过的制度决策事项,定期在五华政务网上及时进行公开,形成网络公开、群众监督的整体效应。

  贯彻执行各项制度落实,也是领导班子日常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华区将其作为年度“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和评价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重要依据。通过学习、监督、管理,有效促进了各项制度的落实。

  华山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工作人员为辖区商户办理门头标识事宜。 五华区委组织部供图

  提升服务效能 紧盯目标转变职能

  制度的落实,最终要体现在职能的转变和服务的提升上。五华区把主题教育与“三亮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岗位建功等实践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提振精气神,切实转变和提升全区机关单位工作作风,改进和提升窗口单位干部职工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办事群众的满意度。

  以服务效能提升为导向,五华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全力推进区属各部门(单位)服务责任清单,结合机构改革,重新理顺管理体系,对商投、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教体等部门职能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将职能相似、权力交叉的部门合并,划定权力边界,明确服务责任分工,简化工作程序,使行政服务职能更加优化,服务事项更加科学合理。

  为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五华区建立了服务效能“红黑榜”,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继续推进“3550”改革,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流程,打造审批事项少、环节简、材料精、时限短、费用低、服务优、效能高的营商环境。政务服务联络官制度的出台和“24小时”政务服务中心的打造,也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了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五华区先后制定出台《五华区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五华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方案》《五华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等,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区级168项事项实行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统一发证服务模式,并提供“自助服务窗口”,提高办事效率,将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同时加强信息共享,实现企业开办申请统一服务入口、统一身份认证,以及企业开办的申请受理信息、办件环节和办件结果等数据的实时同步和共享,切实具备“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后台实时流转、即时回馈信息”的企业开办服务能力。

  在稳增长方面,五华区出台相关政策,将企业诚信作为享受稳增长政策的前置要件,对拟奖励扶持企业在政策扶持年度内应无涉案涉诉、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或被列入严重失信违法“黑名单”、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环境污染、欠缴税款、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出台24个配套政策,破解区级人才政策“碎片化”“多小散”的问题,加快推进人才政策一体化、扶持资金规模化,实现人才政策集中发力、效应叠加。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五华区还将在建章立制、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把在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制度形式运用好、坚持好,把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动力,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推动主题教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努力创造经得起时代、人民、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记者 王恩国 通讯员 丁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