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公正司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正司法

精准监督赢得民心 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跟进监督推动基层问题整改整治

发布时间: 2025/8/19 21:59:43
来源: 清风云南


“您家的补贴款打到社保卡了,看看短信到账没?”初夏时节,威信县纪检监察干部走进农户家中,一笔笔核对惠农补贴。当老人点开手机银行看到余额时,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这是我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精准滴灌”监督的一个生动切片。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纪委监委将监督“探头”扎进泥土里:有的组建“背包监督队”,背着账本走村串户;有的搭建大数据平台,让惠农资金流向“一键可查”……纪律的“温度计”量出了民心冷暖。

1

“我们像‘扫雷’一样逐村逐寨排查,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整治。”开远市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

为做深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该市深挖案发规律和共性问题,通过宣读处分决定书、到案发单位讲授廉政党课、组织旁听庭审活动、制作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扎实开展警示教育,编排廉洁文化剧目并开展巡回演出11场次。

今年以来,红河州纪委监委从组间协作联动、组内自查监测等五个维度切入,细化16项硬核措施,构建立体监督网。通过“跨区域交叉检查+专项督导”双轮驱动,既破“单兵作战”困局,又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

同时,建立预警机制,推动监督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防”,让纪律的“探照灯”照进边角盲区。在蒙自市,雨过铺村监委主任正带着“问题线索直报员”走村入户。这名曾经的村委会会计,如今成了群众身边的“纪检前哨”:“过去村集体资产像本‘糊涂账’,现在每笔支出都要过‘三关’——村民代表大会审议、村监委复核、乡镇纪委抽查。”去年,全村通过直报制度追回惠民补贴,并对履职不力干部进行约谈。

“我家杨梅今天刚发往上海,价格和去年一样稳当!”石屏县坝心镇种植基地里,杜蒙正和纪检监察干部掰着手指算账。

作为全县“红宝石经济”的支柱,杨梅产业牵动着数万农户的生计。产季一来,石屏县纪委监委的“护航舰队”就扎进果园,既查资金流向是否规范、技术培训是否到位,又盯自然灾害预警是否跑在风雨前,让鲜果抢“鲜”出山。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红河州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动机制,州纪委监委对红河县某村截留公益林补偿款问题进行包案督办、快查快处。当补偿金发放到农户手中时,村民红了眼眶,说:“真想不到,过了这么多年了,还能拿到这个钱。”

2

“1+6+N”划片分域协作机制、领导包县包案责任制、廉情抄告单……在昭通,市纪委监委创新举措,如精密咬合的齿轮,驱动着集中整治高效运转。领导挂帅“施工队长”,将11个县(市、区)划分为6大片区,制定挂图作战表。

“我们像‘庖丁解牛’般剖析问题。”该市纪委部门负责人指着一沓《廉情抄告单》说,针对高原特色产业补助金“滞后”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抄告单后,督促改正问题、修复漏洞,成为推动惠民政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

在镇雄县,一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冒领国家补贴资金。

对此,镇雄县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修订管理办法,使补贴发放准确率提升至99%。如今,站在生态修复后的山坡上,村民老王看着新栽的树苗感慨:“以前总觉得政策是‘画大饼’,现在看着树苗一天天长高,心里踏实多了。”

“路修好却走不通,咋不堵心?”永善马楠乡垭口四社村民望着“半成品”村道直叹气。乡纪委走访时听闻抱怨,立即顺藤摸瓜,查台账、问施工,揪出问题——因寒潮突袭,资金不足导致路面强度不达标。

“民生工程等不得。”当地纪委推动道路修复纳入“为民办实事”清单,协调施工方追加材料,设立质量监督岗,全程“贴身护航”。

“这路,通了!”一个月后,崭新路面如银链缠绕山间。村民开着满载土豆的三轮车稳稳驶过,笑纹里溢出收获的期待。

鲁甸县纪委监委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准问题症结,对部门“一把手”开展“一对一”谈话提醒,做到责任早压实、问题早发现、苗头早提醒,形成“发现+反馈+整改+提升”的工作闭环。

去年以来,该县与各单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廉政谈话54人次,对反映“一把手”的问题线索提级研判、优先办理、及时处置。2024年以来,查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引领行动方面问题线索3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

3

“感谢国家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我们的心里很踏实。”80岁的佤族老人保叶沙准时拿到补贴时,握住纪检干部的手高兴地说。

沧源县纪委监委针对老年人的高龄补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高龄补贴专项清查,对年满80周岁未及时纳入、死亡未及时取消等违规问题进行“点题整治”,让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人在当月准时享受高龄补贴。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沧市建立“办案—整改—治理”闭环机制,凤庆县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薄弱环节,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办法》,耿马县制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协办员监管、考核办法(试行)》。

在临翔区邦团山村,闲置多年的养鸡场如今生机勃勃。“我们通过清产核资、自查自纠、专项监督等方式,推动村集体‘三资’管好用活。”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通过盘活“沉睡资产”,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近50万元的收入。

“水产养殖证该找谁办啊?”在镇康县政务服务大厅里,龚先生急得直搓手。“群众‘迷路’,说明服务没到位!”该县纪委监委立即启动“监督+服务”机制。3天后,龚先生接到了电话:“老哥,带齐材料来镇里,咱们现场办!”

“本以为要跑断腿,结果在家门口就办好了。”捧着证件,龚先生把锦旗塞给工作人员。如今,政务服务大厅的“办不成事”窗口已变身“办得成事”的标杆,而那本写满群众诉求的登记本,也成为改进服务的“指南”。

镇康县还针对“停车难”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清理违规收费车位132个。群众李师傅竖起大拇指说:“现在停车费降了,车位多了,真是办到心坎上了。”

“室组地”片区协作机制让基层监督更有力量,跨县域交叉检查成为常态。双江县纪委监委一干部参与跨县域办案后说:“以前办大案‘单打独斗’,现在‘集团作战’,效率提高三倍。”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长期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触角延伸到群众“心坎上”,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个角落,让党的执政根基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