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口县与越南老街市隔河相望,山水相连,在跨境劳务合作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及天然的区位优势。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推动跨境劳务用工规范化、法治化,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河口县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深化中越劳务合作,围绕市场主体实际需求,通过创新中越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规范跨境务工人员管理、优化外籍人员就业服务,积极探索跨境务工“团进团出”服务管理新模式。同时高质量推进涉外法治工作,着力构建涉外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律师、公证、仲裁、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作用,不断拓展涉外法律服务范围,充分保障跨境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促进跨境劳务合作健康发展,推动实现中越双方跨境人力资源互利共赢、成果共享,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河口县高水平对外开放。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优化服务 探索跨境务工服务管理新模式
(一)创新中越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一是以中越签订《中越联合声明》为契机,与越南老街省劳动荣军社会厅举行跨境人力资源合作会谈,搭建中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就双边跨境劳务合作达成共识。二是组织中越具备“对外劳务合作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签订外籍人员劳务派遣合作协议,合法开展组织化招募、组织化输入的跨境人力资源合作。三是实行越籍务工人员“入境名单”管理快速通关模式,中越双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确定越南籍务工人员后,由越方公司向老街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申请“务工通行证签发确认书”,再由中方公司出具“入境名单”信息,经县人社局于入境前1-2天将名单函告河口口岸联检部门,为“团进”提供绿色通道。
(二)规范跨境务工人员管理
一是制发《河口“区县”外籍人员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越南老街跨境劳务人员入境实施方案》,明确辖区内用工主体办理外籍人员务工相关事项的许可、业务指导培训、政策咨询、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用工登记备案等跨境劳务服务流程及服务事项。二是制发《河口瑶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规范县域内企业雇用越南籍务工人员的通知》,加大对越籍工人用工单位监督力度,将外籍人员纳入实有人口管理,按“一企一档”建档立册;采取“一企一辅警”管理,精准掌握外籍务工人员来之动向、去之轨迹;向社会公布紧急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对非法聘用越籍务工人员、侵犯越籍务工人员权益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严厉惩处。三是与越方劳动监督管理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定期到用工企业开展劳动监督检查,有效保障越籍务工人员权益,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探索“双边”普法合作,建立边境一线普法合作长效机制,组建“双语”普法小分队,实现边境乡(镇)普法全覆盖,教育边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大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向外籍务工人员及企业主通过以案释法、发放图文并茂的《河口县中越文法律知识宣传手册》等双语普法宣传册、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涉外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了外籍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并有效遏制了非法跨境劳务等违法犯罪,促进边境地区团结和稳定。
(三)优化外籍人员就业服务
一是依托自主研发云南省首个“外籍人员入境务工备案管理系统”,在推行跨境务工备案“即报即审”快速办理的基础上,将备案模式由现场资料审核转换为“无纸化”全程网办。二是成立“一点两中心”,即河口县外籍人员来华工作许可受理点、河口县外籍人员管理服务中心、河口县外籍人员就业服务中心,配备跨境务工服务管理专职工作人员,联合河口海关、县外办、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等部门,为外籍人员提供更优质服务。三是制作发放中越双语版“温馨提示卡”,图解相关办事流程及法律法规,为外籍人员提供出入境管理、健康体检、短期停留居住证发放等“一站式”服务,常态化开展周末服务工作。四是做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河口县不断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先后建立了1个县级、6个乡镇级、48个村居(社区)实体、热线、网络信息共享的“三级联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同时,做好“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建成河口县边境经济合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与自贸区红河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法律服务资源整合,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智能、精准、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五是搭建多元联动涉外调解平台。在自贸区红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厅成立涉外民商事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打造集调解、诉讼、仲裁“三位一体”多元化解平台,探索实现与调解组织、仲裁组织的共享、共治新局面,为人民群众提供“菜单式”“定制式”多元解纷服务,有效帮助中外当事人解决民商事纠纷。同时,建立中国河口—越南老街法治化交流合作机制,中越双方协商约定在各自辖区内设立边民生产生活矛盾纠纷调处机构,分别在河口县北山社区、越南老街省老街市老街坊人民委员会挂牌成立“中越边境地区民间纠纷联合调解和解室”,具体调处两国边民之间因生产生活及边民互市产生的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中越边境地区和谐稳定。
跨境务工“团进团出”服务管理新模式成效显著
(一)扩大跨境务工人员规模
截至2024年6月28日,区内累计登记备案聘用越南籍务工单位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累计达2941家(含个体工商户),备案登记外籍务工人数达14942人次,主要从事餐饮服务、销售导购、珠宝销售、木材加工、按摩保健、洗车、搬运、务农、纺织工人等行业,跨境务工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提升跨境劳务管理服务水平
通过开展预约办理、上门服务,实现跨境务工备案一站式、全程网办,全面提高备案效率和服务质量,跨境务工相关行政审批单次办理时长由1天缩短至30分钟,为外籍务工人员及用工单位营造更安心、放心、贴心、舒心的用工务工环境。
(三)解决外籍务工人员分布散、管理难的问题
通过各部门协作、闭环服务、动态管理,有效解决了外籍务工人员数量大、分布散、管理难等问题,实现企业端跨境用工行政审批便捷高效、用工岗位精准匹配,务工端依法依规上岗、踏踏实实赚钱。
(四)有效遏制非法跨境劳务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通过深化中越双方跨境劳务合作,加强双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沟通配合,实施“团进团出”服务管理新模式,不断规范跨境务工人员管理与优化外籍人员就业服务,同时把持续深入打击非法跨境劳务违法犯罪同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有效解决非法跨境劳务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劳务人员利益问题,遏制非法跨境劳务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下一步河口县将继续发展完善跨境劳务用工“团进团出”服务管理新模式,一是采取组织化“团进团出”输入方式,协调越方延长边通证有效期,同时加强外籍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确保用工稳定性和用工质量。二是加强与越方合作交流,通过与越南高校、协会等建立合作机制,加大外籍人才引进力度。三是支持多元主体推动跨境劳务合作,建立以“机制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为基础的跨境劳务合作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回应跨境劳务人员、跨境用工企业、劳务派遣公司等主体的多元利益需求,寻求多方利益平衡,实现最大公约数。四是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着力打造涉外纠纷化解河口模式,紧密依托河口县涉外民商事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与“中越边境地区民间纠纷联合调解和解室”,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作为边境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维护中越边境地区安全和谐稳定。五是紧抓河口区位优势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供给,不断壮大法律服务队伍,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切实维护跨境劳务人员、中外企业合法权益,助推河口县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