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断山脉褶皱深处,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夹峙间,独龙江如碧玉般蜿蜒,滋养着中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区——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在这里,法院干警们沿着79.982公里、800多个弯道的独龙江公路,将法治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独龙族同胞。运用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贡山县法院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下法治的种子,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为维护独龙江地区的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
把公平正义带到独龙江乡的每一个村落
“我上学那会儿,没有公路,为了读书我们只能靠双腿走出大山。天黑了,就在路上找个山洞休息。现在不一样了,开车2个多小时就能到乡里。我每个月都会去一次,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贡山县法院法警李战荣是独龙族人,从“求学路”到“普法路”,他深知其中的不易。
独龙江乡地处高山峡谷地带,雨水多、日照少,一年中有近半年时间都被积雪覆盖,几乎“与世隔绝”。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独龙族群众还过着“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生活。1999年,全长96.2公里的独龙江公路实现土路通车。2014年,独龙江公路改扩建工程完工,公路里程缩短至79.982公里,大雪封山的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尽管如此,冬季多积雪、夏季多雨水的天气仍导致常出现塌方、雪崩等意外情况,造成通行障碍,给贡山县法院开展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面对困难,贡山县法院干警迎难而上,在这条公路上走过无数个日夜,坚持把公平正义带到独龙江乡的每一个村落。
在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工作的法官王艳是土生土长的贡山人,日常工作中,她一直致力于为当地群众不断提升诉讼服务质效。同时积极投身于巡回审判工作中,经常带队深入偏远乡村,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诉讼指导。
“独龙族群众性格朴实直爽,但也因此容易气‘上头’,拉都拉不住。因此,在和群众沟通交流中,我们要更加有热心、爱心、真心、耐心。”在这一过程中,王艳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贡山县法院不仅注重法律的刚性约束,更强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柔性调解。积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对青年干警业务能力的培训,定期组织干警下乡进行普法宣传和案件调解,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司法需求。
如今,独龙江乡的田间地头处处都是贡山县法院干警的足迹,有效提升了民族地区的司法“温度”。
更好更快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作出判决很容易,但很多时候,这并不能彻底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贡山县法院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密凤兰说。贡山县法院不断探索建立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广参与的多元解纷平台,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从根源消除矛盾,让公平正义以一种更具温度、更深入人心的方式得以实现。
2014年,独龙江人民法庭揭牌成立,两栋极具民族特色的小楼显得庄严气派。如今,独龙江法庭已是贡山县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和开展“无讼乡村”创建的重要抓手。
龙元村村民张某因对其承包的林地不满意,与同村村民王某置换了一处林地并签订协议。随后,张某铲除了新置换林地内的草果苗。然而,另一位村民李某找上门,称张某侵占了自家林地、损害了自家草果苗。三方因此产生纠纷。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独龙江法庭及时联合乡司法所、村委会、村民小组开展调解工作。通过走访村民了解情况、现场确认林地界限、组织双方确定损失,最终促成三方达成调解协议,张某当场支付草果苗损失,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贡山县部分村镇的村民聚居区较为分散,为了更好更快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贡山县法院在独龙江乡聘请了27名当地乡贤作为诉讼服务联络员,在矛盾纠纷产生初期进行前端识别,发挥自身熟悉本土文化、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等优势,有效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诉讼服务联络员定期入户走访,排查潜在矛盾纠纷。发现矛盾纠纷后,一般由诉讼服务联络员先进行调解,未能解决的,再通过多调联动的方式进行调解。独龙江法庭还会定期对诉讼服务联络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其参与案件调解的业务能力及水平。
龙元村村民江英就是一名诉讼服务联络员,只要有需要,她会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农活,和村干部一起前去调解纠纷。凭借着对村民家庭情况的了解以及村民对自己的认可,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沟通,江英总能迅速把矛盾化解。
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村民心里
“以前村民遇到矛盾,你给他讲法律,可能还没有‘族长’说一句话管用。”李战荣说。
让群众尊法守法,首先要让群众知法。贡山县法院组建了以独龙族干警为主的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队,定期到独龙江乡开展民法典宣讲及普法宣传工作,李战荣和同为独龙族人的贡山县法院法官助理方荣祥就是普法工作队的主力队员。
2023年开始,李战荣和方荣祥每个月都会深入独龙江乡开展民法典宣讲等普法宣传工作,全面覆盖独龙江乡40个村组。他们充分发挥独龙族干警本地优势,在走村访户间,让法治意识在群众心中萌芽。
“下这么大的雨你们还来家里看我,给你们添麻烦了。我已经好长时间不喝酒了!夫妻感情也好多了,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关心。”龙元村村民赵某说。
此前,赵某长期酗酒,不承担家庭责任,其妻子无法忍受,选择离家出走,孩子无人照料,家里“一团糟”。李战荣和方荣祥到龙元村普法时,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决定主动上门走访。
“吃饭了吗?”刚进门,李战荣就用独龙族语问候道,这一举动成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随后,大家围坐在火塘边拉起家常。待赵某打开心防后,李战荣和方荣祥结合案例,为赵某和其家人讲解酗酒的危害,酒驾、醉驾、家暴等违法行为的后果,重点指引如何开展家庭教育。赵某当场表示一定会戒酒,并请村委会和普法宣传工作队监督。
作为诉讼服务联络员,在帮助调解纠纷之余,江英也主动承担起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的工作。她深知,要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村民心里,就必须用他们听得懂、学得会的方式去讲解。她结合独龙族的文化背景,用独龙族的语言,把民法典中与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一一翻译成生动有趣的话语,让村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法律知识。
“现在懂法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出现问题时也更愿意用法律去解决,矛盾纠纷也少了。”江英笑着说。
如今,独龙江乡群众学法热情高涨,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用法律思维处理问题,邻里和睦,乡风和谐,独龙江法庭已实现连续两年无诉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