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全民守法普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全民守法普法

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1244”精细化治理新体系 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5/9/12 21:37:22
来源: 中共文山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办公室


近年来,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精细化基层治理新体系,围绕“一图一单一指引”,创新推行“一图两制四群四载体”治理体系,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全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围绕“一图一单一指引”,织密服务“一张网”

围绕“一图一单一指引”,推行“清单化+全覆盖”责任体系,进一步规范明确镇直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分流流程;再度优化镇级网格11项清单、村(社区)7项清单、基层网格5项清单,实现县、乡、村、组四级职责精准衔接,科学重构全科网格427个、专属网格211个。有效确保了群众诉求“自下而上”高效收集、精准传递、快速受理,全面筑牢“上下联动、流程闭环、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共排查、分流、调解矛盾纠纷375起,化解302起,化解率达80.5%。

二、依托“两项制度”,激活治理“新动能”

一是依托奖励机制搭建“信息网”,用“小奖励”撬动“大平安”。聚焦家庭矛盾、治安隐患、公共安全等8类常见高频问题线索,设置奖励阶梯、明确举报的范围、奖励对象,创新“即报即核即兑即办”流程,以机制激励变“政府独奏”为“全民合唱”,推动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化解。截至目前,全镇共收集各类矛盾纠纷线索94条,兑现线索奖励4750元;调解矛盾纠纷72起,发放调解奖励资金12600元。依托奖励举措,矛盾纠纷排查从“政府单向排查”转向“全民情报网络”,基层善治新格局进一步呈现。

二是依托分级机制搭建“调解网”,以“小调解”激活“大和谐”。针对村组两级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矛盾纠纷,围绕“能解决”与“不能解决”两个问题,细化镇、村(社区)、网格综治工作清单,将“怎么解决”“解决不了怎么办”的流程讲明讲透。规范受理条件、事项收集、矛盾处置、风险稳控、上报答复、卷宗归档等工作流程。让基层治理从“事后应急处置”向“全过程规范化风险阻断”转型,着力扭转过去越往基层工作任务越重的被动困境。

三、盯牢“四类人群”,破解基层治理“老大难”

一是紧盯外来人员“双地双管”破除盲区。扎实推进“一标三实”工作,截至目前累计采集信息179910条,更新205295条,注销无效信息13244条,排查出租房屋4661户10540人,全面摸清辖区内外来不稳定人口,实现外来人口信息采集率、准确率、更新率“三个100%”;将外来人口进城建房的51个集中区域全部纳入规范管理范畴,依托基层党组织引领、配优村(居)小组组长,全面消除管理盲区。同时,联动外来人口户籍地综治中心,建立“双排查、双管理”协作机制,通过两地协同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精准度。

二是紧盯留守人员“五级关怀”精准关爱。对留守人员进行精准识别分级管理,按风险等级实施“五级管理”(五级涉及纠纷、四级精神障碍、三级大龄单身、二级夫妻异地、一级普通留守);由派出所、司法、村(社区)干部等关爱服务团队,每月对重点户开展2次以上走访关爱。

三是紧盯外出人员“互联预警”稳住风险。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动态台账,实时更新流向、联系方式及家庭留守情况;依托微信群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针对高风险信号,网格员即时上报,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同步联动务工方开展劝导安抚,形成“信息动态更新—常态沟通联络—风险快速处置”的全链条管理闭环。

四是紧盯重点人员“领导包案”筑牢防线。围绕“案结事了、事心双解”目标,制定《新华镇信访案件与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工作方案》,通过“六包责任制”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督办、包结案、包息诉息访、包稳定,形成主要领导对全镇基层治理工作负总责,专职副书记对重大信访突出问题和重大矛盾纠纷负总责;挂钩该村(社区)领导按照属地原则对辖区内重大矛盾纠纷负总责的三负责格局,推动实现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

四、依托“四项载体”,绘就平安“零盲区”

一是建强新队伍。镇党委选派8名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赋予“双重身份”参与基层治理,选派22名警力实体进驻;有效整合挂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员、社区民警、镇工作组成员、村“两委”干部等五类力量,组建基层治理工作队,按照职责精准分工;镇级建立定期会商和风险研判定级机制,确保各类苗头性风险隐患得到妥善处置。

二是开好警群会。围绕州委“两张清单”“16条措施”,建立领导+优秀民警、综治干部,联动284个村(居)小组创建“1+2+N”宣传模式,在17个村(社区)召开警群会284场次,实现村(居)小组全覆盖。聚焦基层治理、山林土地纠纷、涉教等问题讲好讲透,通过常态化开展警群会普法、警群夜话、案例演示等,让普法从“灌输式”转向“体验式”,让法治以群众听得懂、看得见的方式融入生活。

三是用好网格员。针对重点区域探索先试流动网格员机制,聘用15名流动网格员,采用“错时巡查+热点驻守”的模式弥补了固定网格员在重点区域治理中覆盖不全面、响应不及时的不足,让重点区域基层治理更加到位,各类矛盾纠纷管控更加有效。

四是用好科技+。在安康社区先行先试,采用“村级集体经济+群众自愿筹资”模式全覆盖安装结构化监控,实现监控布防从“要我装”到“我要装”,破解基层安防建设资金瓶颈。预计9月底完成全社区天网防控全覆盖,通过全覆盖安装结构化监控,用科技赋能全面提升“管人”效能,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