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全民守法普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全民守法普法

云县爱华镇水磨社区以法治筑基赋能乡村善治 打造城乡接合部治理样板

发布时间: 2025/9/18 18:15:21
来源: 中共临沧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临沧市云县爱华镇水磨社区始终坚持以法治为基、以创新为要,持续深化民主法治建设,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绘就“社会安定、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善治图景,为城乡接合部地区破解治理难题、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民主决策暖民心。始终把法治乡村建设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以制度化民主决策凝聚群众共识。一是决策共谋解民忧。村党支部牵头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重大事项8项,如:通过村民共同商议集资69万元改造自来水管网,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群众的饮水难题。二是村务公开强透明。刚性落实村务、财务“决议、结果”双公开制度,信息实时更新。常态化全面公示集体产业收益,村民监督意识显著增强,公共事务参与率提升至98%,社区多次获评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是治理共商促规范。在人居环境治理中,经442户村民公决制定《建房规范》《人居环境公约》。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累计纠正违规建房8起,保障354户新房建设公开透明;在垃圾治理中,村民约定每户年缴50元清运费,设投放点8个,周均开展集体保洁210余人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二、两网融合提质效,精治善治筑平安。推动基层党组织体系网与社会治理体系网深度融合,实现治理全域升级。一是网格化管控全覆盖。将16类治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依托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落实“日排查、周报送、月调度、季研判”机制,建立特殊群体“一人一策”台账34份,实现动态全掌控。 二是矛盾化解前端发力。整合17名“五类人员”,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一站式”调解平台,纠纷调处成功率达100%。在云凤高速公路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等重大项目中,通过“倾听民声、政策宣讲、证据溯源”实现零上访,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三、德法并蓄强根基,法治赋能促振兴。社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以法治护航发展、以德治涵养乡风。一是法治护航产业兴。在社区法律顾问指导下,成立土豆、蔬菜专业合作社,推行“优质良种、测土配方、田间管理、采收、销售、结算”六统一产销标准,签订规范协议订单,带动380户农户入社,全村年销售土豆5万吨、收入达900万元。二是村规民约润乡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洋芋节”等特色内容纳入法治框架;通过“法律明白人”与党员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杨某发展种植,年收入增至7万元,树立勤劳致富导向。三是法治文化入人心。组建“水云间”“凤凰”法治文艺队,围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年均开展巡演20场次;设法治文化墙3处,张贴“以案释法”案例推动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以法治优势激活乡村善治动能,水磨社区的实践印证了乡村治理的关键路径。一是党建引领是核心。发挥村党支部“主心骨”作用,将法治建设与民生痛点破解(如饮水改造、人居环境改善等)相结合,筑牢群众信任根基。二是民主法治是根本。通过“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保障村民当家作主,让《村规民约》成为融合法治精神与乡土智慧的治理利器。三是“三治融合”是路径。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激发活力,“两网融合”实现治理精细化。四是成果转化是动力。将法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将法治保障贯穿订单农业、特色节庆等经营模式,让村民共享“法治红利”,推动长治久安与共同富裕同频共振。水磨社区的探索,为城乡接合部地区以法治赋能乡村善治提供了生动样板,其经验对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