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以巫家坝片区功能、基础、区位、政策、发展、知名六大方面的优势,争取昆明中央法务区落地昆明中央商务区(巫家坝片区),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坚实法律服务保障和经济动力引擎。
一、以“联动协作”为要点,凝聚法务区建设力量
一是突出省市区联动。按照“省级主导、市级主责、区级主管”的模式,省级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制定细化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晰具体目标任务;市级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做好上下联动,坚持工作力量和重心下沉,切实在一线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区级积极与上级部门协同联动,对标建设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拿出有力举措、狠抓推动落实。二是强化跨部门联动。省、市、区委三级政法委、司法厅(局)等部门树牢“一盘棋”思维,强化横纵向沟通、上下联动协作,主动担当作为,在推进昆明中央法务区建设上做到时间上抢先、谋划上主动、步骤上有序,形成大干快上的工作合力,实现昆明中央法务区与昆明中央商务区同轨同向发展。三是注重政企商联动。主动与企业多轮协商,推动昆明中海国际中心29楼核心楼宇场地打造,争取免费使用1楼星级大堂北侧和31楼城市会客厅,楼宇租金下降66%、使用面积增加114%,切实降低实体化运行成本;针对经省、市、区三级认证的法务、泛法务机构,实施定制化“一企一策”租金扶持政策。
二、以“一区多点”为蓝图,优化法务区总体布局
一是立足长远做规划。按照省委政法委、省委改革办印发《关于建设昆明中央法务区的总体方案》,制定了以昆明中海国际中心为法务区授牌核心楼宇,中国铁建·西派国际中心、东航集团办公大楼等10栋楼宇为辐射支撑的“一区多点”规划布局方案,推进楼宇租赁、场地打造、设备采购、引入机构等工作,打造立足云南、影响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法务服务高地。二是整合资源建机构。围绕省级“七大中心”建设任务,首批“一中心、三机构、五窗口”入驻运行(即昆明南亚东南亚法律服务中心、昆明仲裁委国际仲裁院、省贸促会(含省国际贸易投资商会)、云南国际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昆明中央法务区公共服务中心“商事调解、国际法律查明、尽职调查、政策咨询、企业服务”五个窗口),累计办理案件1005件、涉案标的138.08亿元,精准填补云南法务服务及涉外法治领域短板。三是多维立体强招引。坚持“以法招商、法商融合、共创未来”的招商理念,借助云南“沿边+跨境”的特色优势,针对国际商事合作、争端解决、海外利益保护、经营主体权益维护、投资决策咨询以及法治对外交流等重点领域,累计招引上海智合、北京高鹏等法务、泛法务机构和企业141户,服务巫家坝片区企业2730户(含总部企业14户、规上企业54户),区级留存税收超1亿元,昆明中央法务高地“汇聚效应”初显。四是强力宣传重推广。依托新华网等权威媒体,畅通报、刊、网、端、屏渠道,制作完成昆明中央法务区先导宣传片,开展20余轮次主题宣传报道,在中央省市媒体、海外媒体超500余家同步宣推,全球实现传播量10亿次以上;吸引全国和省市调研考察63批次、各类业务洽谈366批次,成功举办“2024年中国—南亚商事法律合作论坛”等各类活动、论坛、研谈会等139场次;用“盾牌”“天平秤”“建筑”三个元素设计logo标识,建立地理信息标识,完善道路指示标牌,增强昆明中央法务区的形象度、聚集性、影响力。
三、以“营商环境”为基石,推动法务区落地见效
一是在涉外法务方面。昆明南亚东南亚法律服务中心由云南省司法厅、昆明市司法局共同建设,现已具备涉外法律服务律所40户、拥有入选司法部和省律师协会涉外律师人才100余名,设立金融与资本市场、跨境投资等九大服务类别,编写东盟九国《投资国别指南》,与澜湄流域五国建立法律服务协同机制,与5所在滇高校合作建立南亚东南亚涉外法律人才实践培养基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境外资本“引进来”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目前,已办理案件51件,涉案金额125.4亿元。二是在权益维护方面。昆明仲裁委国际仲裁院建立涉外商事合同纠纷仲裁合作关系,提供商事仲裁服务和国际边贸争议纠纷途径,不断提升仲裁的专业化、国际化、多元化水平。目前,已开庭审理案件20次、涉案标的金额3890万元。省贸促会(省国际贸易投资商会)承担商法服务职能,发挥国际性优势和“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推动产业发展”作用,签发一般原产地证、海牙附加证明书、ATA单证册5709份,办理案件330件、涉及案值2584.2万元,举办“云南贸促商法服务每周一讲”“云品出滇”等活动40余场次,“中国—南亚东南亚商事法律合作论坛”永久落地昆明中央商务区。云南国际经贸文化合作中心以保护中国法人和公民的海外合法权益为导向,设置南亚东南亚投资权益维护中心、南亚东南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中心、南亚东南亚国际安保联盟三个平台,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办13场500人次境内外法务、泛法务沙龙、联谊、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的安全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三是在特色服务方面。昆明中央法务区公共服务中心由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动市律协、市司法局、市工商联、昆明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等部门共建而成,设有5个特色服务窗口,其中,商事调解窗口采取“调解+公证”“调解+仲裁”“调解辅助执行”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商事调解服务,目前已调解成功各类民商事纠纷605件,涉及标的金额9.96亿元;国际法律查明窗口以“律师+公证”的模式,整合法律查明资源,畅通法律查明渠道,为企业提供域外法律查明服务,建成涵盖800余部法律法规的南亚东南亚国家法律数据库,与法院、仲裁机构共建“涉外法律查明绿色通道”,与在滇高校共建“小语种法律翻译基地”,目前已受理法律查明项目3个,涉及金额780万元;尽职调查服务窗口作为云南省首个全专业尽职调查服务平台,为企业在兼收并购、证券发行、贷款、重组等需求中提供估值信息、风险发现、投资决策依据等尽职调查服务,目前已开展尽职调查项目6个,涉案标的2亿元;政策咨询窗口发挥自贸区、商务区、法务区“三区政策叠加”优势,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优质法律服务,目前已制定法务区专项政策6条,举办各类高品质招商、沙龙、培训60场次,招商引资洽谈560人次;企业服务窗口为企业搭建全方位、一站式、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平台,配备昆明市民营经济八大服务团专业服务团队,建立巫家坝片区楼宇商会、举办新质生产力数智论坛、成立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成功举办9期835人次合作交流活动。
四、以“创新发展”为主线,明确法务区建设方向
一是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主导+法务机构参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方式,主动研究和适应市场需求,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吸引汇聚境内外优质的律师、仲裁、调解、诉讼、公证等法务资源及知识产权、会计、税务、金融等上下游相关联产业,首批引进入驻的机构多元多维,融合发展业态多元,昆明中央法务区“法务生态圈”基本成型。二是多要素聚集。注重创新引领,在产业培育、人才招引、配套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推进昆明中央法务区党建共融体和“人才+”工作,分阶段推进昆明中央法务区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的开发建设,创新开发智能咨询接入百度法行宝AI智能助手以及区块链存取证等特色功能,对入驻的法务机构、涉外经营主体出入境人员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审批和后续的服务管理保障,优化法律服务模式,强化司法服务供给,推动国内外高端法务服务资源多形态汇集,为昆明中央法务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三是创新性发展。创建“政府+管委会+平台公司”的发展模式,昆明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运维服务单位,研究起草《昆明中央法务区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积极向省、市争取资金支持、产业导入、项目合作,推进法商慧才“人才+”品牌,探索推动金融调解一体化中心建设,共同开启昆明中央法务区、昆明中央商务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