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全民守法普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全民守法普法

普洱市公安局线上线下融合前置警务服务 高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1/4 20:13:04
来源: 云南省公安厅


办事效率提升3倍,排队时间减少70%,“一窗通办”率达70%——普洱市公安局以“普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创新服务发展新模式、塑造服务发展新动能,优质高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从“多窗分办”到“一窗通办”。针对群众办事“跑多门、多头找”的痛点,普洱市公安局以系统思维推进改革,推动线上电脑端、移动端以及线下窗口端、自助端“四端融合”,投入资金配置设备、改造窗口,构建“一窗一网通办”新模式。根据服务需要调整优化窗口设置,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综窗”从6个增至10个,“专窗”从20个精简至10个,突出“综窗”功能建设。打破信息壁垒和层级界限,整合治安、交警、出入境等6个警种100项办事业务,优化融合“一窗通办”资源,依托跨部门、跨层级、跨警种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深度的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自2025年2月“综窗快办+专窗精办”模式运行以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纳入“一窗通办”事项135项,纳入“综窗”办理事项100项、占70.1%,实现高频业务“一窗通办”,窗口日均办结业务速度提升3倍,群众排队时间减少70%,实现从“能办、办成”到“好办、办好”的服务迭代升级。

二、从“专科受理”到“全科服务”。通过集中培训、跟班作业、定期考核等方式,清单式开展实操培训,选拔培养“全科民警”,打磨淬炼“全科警长”,提升公安窗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一警专办”向“一警多能”“全科服务”转变。对服务事项制定统一的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让群众好办事、办好事。建立完善“首席代表制”和“值班长工作制”等,通过严格审批授权,构建由首席代表全权负责的全警种业务审批、全要素监测保障、全链条闭环管理的公安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体系。今年以来,公安政务窗口办理业务42.8万余件,“综窗”办理占比达51.4%,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的同时,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2024年,普洱市在全省营商环境测评中排名第三,“政务服务”指标位列全省第一,“公安服务满意度”获得满分评价。

三、从“固定窗口”到“靠前服务”。突破传统政务服务的空间限制,创新构建“移动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建立警企“1+1+1”协作机制,与市工商联共建警企服务站,由7个支队业务骨干轮值进驻,协同专业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法律指导和风险防控支撑。深入推进警邮、警企、警医、警校合作共建,开通32个警医邮合作网点,选派370名法治副校长和297名法治辅导员加强校园安全服务,推进警务服务前移。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创新设立警企联络官制度,74名领导班子成员对口联系140家企业,410名社区民警担任企业“治安联络员”,确定54家重点保护企业并全部签订《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警企协作协议》,选派“警务联络官”15名,通过常态化走访和服务。通过设立“周日早市”“周末不打烊”等方式,积极破解上班族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无处办的“时间差、无处办”困局。针对山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等特点,通过“农时错峰”“赶集日”等,打造“移动派出所”“流动车管所”,推行“办证上门”“送考下乡”等人性化措施开展上门服务、送证到家,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群众办事“路途远、办事难”问题,用“服务跑”代替“群众跑”。

四、从“有形窗口”到“数据赋型”。在拓展应用已有系统平台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普洱警方在线”微信小程序,以“一入口、全业务、智能化”为目标,突出3大类20余项高频服务功能,系统整合公安业务办理、便民惠民服务与社会协同治理功能,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体系。全市建成18个智能化摩托车考场,实现小型汽车考试、摩托车考试县(区)全域覆盖,车驾管业务进驻派出所综合窗口100%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安政务服务。线上完成59家社会化服务网点新专网建设,拓展“互联网+交管”服务,实现45%车驾管业务全程网办,11.81万车主申领电子行驶证。线下引入智能导办、自助服务终端等科技手段投入服务站,实现群众拍照、体检、换证24小时一站式自助办理。

五、从“粗放模式”到“精准定制”。结合普洱地域优势,围绕服务对外开放战略,以主动警务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具有普洱辨识度的警务服务发展新模式。打造“茶咖警务”,聚焦茶叶、咖啡等重点产业,紧扣种植、采摘、加工、上市等重点时段和环节开展服务,建强古茶林警务站,实现“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服务,以优质服务和治安环境助力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和澜沧古茶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打造“生态警务”,以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与周边西双版纳、临沧等四地警方建立多部门、跨区域警务联动机制,凝聚守护绿水青山的合力。充分发挥市局警务媒体账号“茶城森警”的品牌效应,紧扣主动警务、生态警务,扎实开展“守护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擦亮云南公安金名片”普洱专场宣传,“茶城森警”荣获“中国优秀政法新媒体”等荣誉称号,发挥专栏《茶粉艾特的野生动物》在宣传和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功能作用,荣获全省“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打造“边境警务”,统筹力量强边固防,积极打造强边固防普洱升级版,筑牢边境安全屏障。优化外国人服务管理和出入境证照办理程序,推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实,推行“全国通办、免费快递、周末服务”和“窗口”前移边境四县、紧急情况随时办、签证到期提醒等系列出入境便利措施,全力服务和维护普洱市对外贸易企业安全。打造“园区警务”,围绕工业园区所需和公安所能,坚持“警务围绕发展转、服务跟着企业走”的导向,组建“护企服务队”“园区警务专班”,针对不同园区企业特点“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提供服务。在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设立警务室、强化显性用警,推广“园区警务直通车”智慧载体应用,为园区夯实安全发展根基。针对思茅区木乃河工业园区4600名流动人员办证问题,简化办事流程开展上门服务,创新建立“警企+管委会+村委会”协同机制,破解园区管理难题,推动园区及周边社会治理效能实现“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