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全民守法普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全民守法普法

迪庆:法治之力赋能边疆地区 特色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1/6 19:40:30
来源: 中共迪庆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办公室


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迪庆香格里拉松茸以“菇体大、肉质嫩、久香浓、色泽好”闻名中外。为破解松茸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难题,迪庆州立足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重目标,坚持“法治引领、多元协同、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治理逻辑,创新开展“香格里拉松茸”依法治菌实践。通过建章立制筑牢法治根基,破解“保护无据、监管无序”难题。通过党建引领、行业自治、社区共治凝聚治理合力,实现“政府善治、社会共治、群众自治”有机统一。通过法治与科技、服务、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从“资源依赖”向“品牌驱动”转型,实现核心区松茸产量增长超20%,惠及3县(市)41个行政村,户均年增收超2.5万元,2024年“香格里拉松茸”品牌价值达43.32亿元,带动全州松茸产业综合产值超15亿元。

一、下好法治保障“先手棋”,筑牢产业发展制度根基

一是健全法规体系,实现“有法可依”。聚焦松茸资源保护与利用关键环节,构建多层次制度框架,陆续出台《迪庆州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管理办法》《香格里拉松茸保护与利用白皮书》《迪庆州松茸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明确松茸资源权属划分、采集标准、交易规范及全链条监管要求,从源头上遏制破坏性开发,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依据。二是强化执法监管,确保“执法必严”。建立“乡镇—村—护林员”三级巡查联动机制,依托统一举报平台实现违法信息实时共享与快速响应。整合林草、公安等部门力量组建专业执法队伍,采收季每周开展交界区域联合巡查,通过“人防+技防”常态化巡山,严厉打击违规采集行为,切实凝聚群众资源保护共识。三是深化联管联控,推动“协同共治”。构建横向联通、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与毗邻乡镇签署《边界地区松茸季节联管联控协议书》,建立季度联席会议机制,对界限不清区域实行跨区协作、联合处置。同步以松茸为纽带,协同申报跨区域非遗项目、联合举办“松茸与民族团结”主题文化节,以产业共治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夯实法规执行“前沿哨”,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

一是党建引领压实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构建“林有支部看、山有总支管”责任体系,推行“片区+网格”管理模式。松茸季在采集地设立临时党支部,划分党员责任区,通过“党员排查线索—党小组先行调处—支部联动化解”机制实现矛盾早发现、早处置。组建“党员+护林员+妇女”志愿队伍,监管执行“七不准”采集规定,引导农户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二是行业自治规范管理。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成立松茸行业协会,对标国家及云南省13项松茸标准,严把保育、采集、保鲜、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推行包山保育扩繁模式,建设野生松茸保育促繁基地,创新推广“三封三促”保育法,核心区松茸增产20%,辐射带动周边万亩松茸林提质增效。三是社区共治强化约束。出台《关于禁止采集、出售、收购野生松茸童茸和开伞松茸的通告》,将保育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明确奖惩细则,形成“村规民约+法治宣传”双重引导机制。实行轮采休采与菌塘回填制度,建设社区固定交易市场,规范收购行为,杜绝恶性竞争与童茸交易,从流通端守护资源可持续性。

三、涵养产业发展“新生态”,延伸法治赋能产业链条

一是科技赋能提质保真。建成云南省首个松茸全链条数字化溯源系统,推行“一茸一码”溯源管理,为每朵松茸配发“电子身份证”,有效遏制产地冒用、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经认证的松茸在核心市场溢价达10%-15%,松茸园区日均交易量突破30吨,日销售额超600万元,日发货量近1万件。二是服务升级增效增收。建成全国最大、功能最全的香格里拉松茸交易枢纽,实现从采摘到物流的全链条一站式运营,2025年松茸季货物进出港量达621吨。开设松茸山实景直播间,2024年线上销售额占比达35%,带动区域溢价超1000万元。开通全国首条松茸全货机航线,通过前置真空预冷+日本进口高效锁鲜技术,实现7小时出省、24小时覆盖全国、36小时送达日韩,打通“山间到舌尖”的物流通道。三是文旅融合塑强品牌。以“始于松茸,不止于松茸”为理念,举办松茸交易会、美食节、拍卖会及高峰论坛,发布十大松茸产区地图与精品“菌旅”线路,开展采摘体验等文旅活动。建设松茸精深加工园,开发松茸酱、菌汤粉等功能食品,构建“会展+商贸+文旅”融合生态。2024年以松茸为主的食用菌出口额达4771万元,占全州出口总额的82%,带动餐饮、物流产业增收1.2亿元,持续擦亮“香格里拉松茸”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