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法治资料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资料库

云南推动医改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 2025/7/17 21:39:05
来源: 云南日报


在全国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评估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一;居民健康素养较2020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人均预期寿命增幅全国第一;创新实施“编外院长”制度,全省累计490名党政领导担任辖区医院的“编外院长”……近年来,云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多措并举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持续推进医改工作

加快扩容优质医疗资源

深化医改就是要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认为,近年来,云南省在深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过程中,结合地方实际,在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促进分级诊疗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为凝聚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全省相关医改部门集思广益、充分协商,精准发力,在改革创新上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入推进医改工作,每年将医改纳入省委深改委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省级建立深化医改部门协作会商机制,形成全省医改上下一盘棋、左右共谋进的局面。创新实施“编外院长”制度,要求州、县党政“一把手”挂钩联系本地区薄弱医院。目前,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累计490名党政领导担任辖区医院的“编外院长”,不仅推动挂联医院改革发展,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本地区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

坚持将资金用在医疗卫生紧要处、急需上。“十四五”以来,云南省医疗卫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11%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持续降低,仅占26.9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新增财政投入119亿元,实施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聚焦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目前全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已经占到了34.1%。创新设置“省管县用”编制管理机制,支持三级公立医院人才下沉服务能力薄弱的县级医院对口帮扶,目前下派医疗人才1500名。去年,出台“银龄医师”行动计划,已经吸引1540名省内外退休医疗卫生人才到州(市)级以下医院行医执业,有力缓解了基层人才紧缺的难题。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全面推进健康云南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玉溪市中山医院是云南省和中山大学合作共建的一所公立医院,借助中山大学优质医疗资源,实现项目医院与依托医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开创了云南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新模式。

“我们紧盯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实施市县乡村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工程。”玉溪市市长胡江辉表示,玉溪与省外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4大专病中心,县域医共体内建设63个市级重点专科、92个基层特色科室,去年底基本完成。通过不断提升市县医疗服务能力,市外异地住院就医比例下降。组建中西医两个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集团内基层就诊率和出院人次占比分别较2022年提高1.7和2.2个百分点。全部县(市、区)建成紧密型医共体,远程心电、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建设医共体“云医院”,县、乡、村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检验检查、电子病历等信息均实现了互联互通。构建县乡村一体化慢病共管模式,组建慢病管理团队1451个,以智慧健康小屋为载体,将健康监测延伸至村(社区)。

近年来,云南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更均衡布局、让不同区域的群众都能方便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通过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实施“强学科、强县级、强基层”工程,云南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全力推进国家呼吸、心血管病、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遴选建设一批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省三级医院达127家。云南在最新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中综合排名第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千县工程”“百县工程”。推动乡镇卫生院优化布局、差异化发展和基层慢病标准化诊疗专科建设,全省9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2024年诊疗人次同比增长28.15%。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全力推进健康云南建设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健康云南建设的重要理念。

2020年,云南创新开展了“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仅用一年半时间实现全省所有的县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2022年,结合云南实际,接续实施“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家健康”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促进爱国卫生工作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2025年,在巩固前两轮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继续实施“饮净水、控噪声、防近视、护老人、食安康、强体魄、约家医”第三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连续实施3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社会健康治理,再到人的全面健康管理不断迭代升级,全省城乡人居环境变美,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百姓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近年来,云南始终坚持把卫生健康工作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力推进健康云南建设。建立完善支持健康优先发展的治理机制。在省级层面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着力突出健康目标、指标,构建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省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抓,卫生健康部门统筹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大健康”工作格局。

系统化、小切口推动解决影响健康的突出问题。聚焦健康环境,从“清垃圾、扫厕所”到“绿城市、治污染、控噪声”,云南省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脚到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具体事、身边人;聚焦健康素养,从“勤洗手、勤锻炼”到“防近视、强体魄”,动员群众主动改变生活方式,政府主动作为,为群众健康提供便利,实现全省所有城市“15分钟健身圈”体育设施全覆盖;聚焦健康服务,从“管慢病”到“约家医”,通过医防融合守护群众健康,促进全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持续下降,居民健康素养比2020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人均预期寿命增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