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新闻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图片

文山州普法“不打烊”护航全民过大年

发布时间: 2025/2/13 22:03:40
来源: 中共文山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新春佳节期间,文山州依托“千场演出进万村”,弘扬法治精神,通过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普法和民族文化相结合,法治宣传走进“花山节”

全州政法部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让“花山节”有趣有料更有效。一是律师“双语”让普法更亲切。联合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云南日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将普法宣传与民族“花山节”深度融合,苗族律师身着民族服饰,结合苗族同胞的实际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零距离交流,让普法更接地气,更具有“烟火味”。二是形式新颖让普法有料又有趣。在“花山节”开幕式上,用苗语和通俗案例重点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劳动合同纠纷等法律知识,利用花山场给群众表演普法“脱口秀”,精彩演绎跨境违法犯罪的犯罪成本,叮嘱群众遵纪守法年年有今朝,并在活动现场播放了《酒醉的代价》等警示教育片,开展垃圾分类、真人俄罗斯方块等游戏互动形式,吸引数千名群众参与,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

普法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法治宣传走进“村晚”


各级村(社区)委员会开展具有民族特色“村晚”,把法治元素嵌入晚会现场。一是“村晚”法治礼包送不停。村(社区)文艺队,将法律知识、民族团结等内容通过小品、情景剧等形式,巧妙地融入到表演中,重点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法律法规,用民间俗语讲解危险驾驶罪、帮信罪等法律知识,为广大群众带来丰盛的法治文化“盛宴“,让少数民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法治的温暖与力量。二是法治护航“不打烊”。春节各类活动人员流动频繁,各类矛盾纠纷高发、频发,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及全州15648名“法律明白人”24小时待命,依托“千名干警挂万村”机制,民警走进活动现场,听取社情民意,无论是邻里间因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小摩擦,还是家庭成员间因琐事引发的争吵,了解到矛盾点,便迅速响应,一边调解纠纷,一边开展普法,将基层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让法治护航节日欢乐氛围。

普法和基层文化相结合,普法宣传走进“民俗活动”


全州各地开展春节“民俗”普法活动,让“简风陋习”变为“依法办事”。一是“一对一”普法宣传有重点。在“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为主题的书画展、“赶团结街·过幸福年”年货街开街、“走好民族团结幸福路”、新春招聘等活动中,发放《民法典与生活同行》《春节防火防盗指南》等手册,并通过干部巡逻开展“一对一”普法,警务人员重点向老年群体讲解防骗知识,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结合群众到寺庙祈福的习俗,“石榴籽”志愿宣讲团在寺庙周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民族宗教方面法律法规,让法治宣传更加接地气、聚人气。二是基层普法力量带动法治宣传更深入。对社会问题较为突出的村寨进行有针对性地普法,通过各民族协会宣讲,影响和带动本民族风俗习惯和法律意识的转变,让法治宣传落到实处。发动“法治村长”将普法宣传视频“刷屏式”转发到村(社区)微信群,转发、点击量达51万次,让普法短视频潜移默化引导着群众学法守法,在春节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法治元素为群众增添了满满的安全感。

春节期间,文山州通过“普法+文化”“普法+服务”的创新模式,推动法治宣传常态化、精准化,覆盖104个乡镇举办活动248场,发放宣传资料4.8万份,惠及群众49.6万人,矛盾纠纷化解276件,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注入了法治力量,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文山法治文山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