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涉外法治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创新

发布时间: 2024/4/18 23:51:32
来源: 《民主与法制》周刊2024年第13期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推进涉外法治工作,根本目的是用法治方式更好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促进国际法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际化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必要路径和重要支撑。为更好地落实学校“强校兴国”行动计划,大力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二十多年来,山东大学法学院不断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持续优化涉外法治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取得突出成效。

以赛促学,鼓励师生共同主导参加国际模拟法庭比赛

法科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模拟法庭比赛,通过真实的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开庭等环节模拟司法或仲裁的过程,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有效举措。传统上,国际模拟法庭比赛往往由学生主导参加,教师参与相对较少,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参赛效果。为扭转这种局面,提升学生参加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的效果,山东大学法学院研究制定了《模拟法庭比赛经费支持实施办法》《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和支持“师生双主体”共同主导参与国际模拟法庭比赛。

在经费资助方面,山东大学法学院引入激励机制,设立竞赛选拔程序,并依据认定赛事、非认定赛事等赛事类别及赛事成绩,给予参赛学生不同等级的资助。同时,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第二课堂培养,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山东大学法学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政策,引导教师热心担任学生参与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的指导教师。一方面,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贸仲杯、杰赛普、普莱斯、国际刑事法院(含中英文)、国际人道法、国际海洋法以及其他认定的模拟法庭赛事的工作量,纳入其工作评定标准和基础性绩效课时;另一方面,根据参赛学生的获奖等级,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奖励。对于师生出国比赛,山东大学法学院还提供往返差旅费和食宿费等必要保障。如此一来,不仅参赛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密切了,而且有助于参赛学生获得高水平教师的专业化指导,提升参赛成绩。

在山东大学法学院的鼓励和支持下,近年来,广大学子在国际模拟法庭竞赛领域捷报频传,佳绩连连。以近两年的国内外赛事成绩为例,先后荣获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英文赛国内一等奖、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中文赛团体总分全国一等奖、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国际轮(海牙赛段)一等奖、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季军)、法兰克福国际投资模拟仲裁庭中国(内地)赛区预选赛一等奖(晋级国际赛)、模拟国际投资仲裁(FDI Moot)深圳杯全国八强(晋级国际赛并取得全球赛十六强),荣获(中国)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亚军、季军、书状第二名、申请方和答辩方双方最佳辩手等荣誉,晋级普莱斯传媒法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国际轮决赛等。

双师教学,实现“本土课程国际化,国际课程本土化”

为全面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山东大学启动了国际化专业建设工作,法学专业作为首批优势特色专业入选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对标国际一流高校的法学课程开设模式,结合国家需求和山东大学特色,法学院积极推进本土课程国际化,加强全外语或双语课程建设,鼓励曾留学海外名校、具备相应条件的教师开设全外语或双语法学课程,有效提升学生的涉外法律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此,山东大学法学院制定了《山东大学法学院国际化战略实施方案》,对开设全外语或双语课程的教师构建了专门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并鼓励相关课程的讲授教师到海外学习、进修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升自身的国际视野、外语授课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目前,山东大学法学院已经组织开设了一批由本校教师承担的国际化法学课程,包括全英文授课课程15门、校级双语课程12门以及《日本法制概况》《中日法律制度比较》等中日双语课程,入选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出版《国际商法》(英文)《中日比较法讲义》等涉外法治特色教材10余部。

多措并举引进境外优秀师资,让学生在国内课堂上学习国外法学课程,是山东大学法学院落实国际课程本土化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山东大学法学院近年来启动了全球讲席“云课堂”计划,聘请域外高校知名学者以线上方式为学生讲授前沿热点法律问题和学习方法,课程内容既涵盖“一带一路”倡议的法律与实践、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与实践、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传统知识和民间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知识的讲述,也涉及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方法等技能的传授。课堂教学与学术讲座相结合,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和掌握涉外法律知识的兴趣,开阔国际视野,实现涉外法治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另一方面,山东大学法学院依托和发挥暑期学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秉承“引进海外名师、坚持开放共享、紧追学术前沿、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项技能”的办学理念,围绕“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工作目标,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新与传承齐举”的原则,在暑期学校开设海外师资课程,邀请学术造诣较高、在海外一流高校或科研机构任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海外师资开设全英文法学课程,如英国合同法概论、国际仲裁简介、国际商事仲裁法律与实践、人工智能法、传统知识和民间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象尽管主要是山东大学法学院学生,但也同时向其他专业、国内其他学校的学生或者国际学生开放。

加大投入,实施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项目

为推进学生涉外法治素养和全球胜任力的快速提升,山东大学法学院制定了《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项目管理规定》等文件,划拨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外语能力提升项目”“学生出国(境)交流资助项目”。具体而言,山东大学法学院为鼓励本院学生积极参加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等语言水平测试,提升外语交流能力和外文文献阅读能力,对托福成绩高于95、雅思成绩高于6.5的学生给予资助,其他语种的语言水平测试资助则参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的非英语外语水平要求执行。此外,对于学生的出国(境)交流项目,山东大学法学院也提供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出国(境)交流合作项目,山东大学法学院会根据线上还是线下项目、出国(境)目的地情况、出国(境)交流时间的长短等,提供不同额度的资助,同时要求学生出国(境)交流结束后提交一份交流报告,并按照法学院安排至少参加一次留学心得分享会,以充分发挥学生出国(境)交流的示范带动作用。

《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项目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大量学生接受山东大学法学院资助,参加外语语言水平测试、中伦海外游学、美国法院实习和赴国(境)外合作院校进行交流,不仅拓展了国际视野,而且实质性地提高了学生的涉外法治能力。

迎势而上,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水平,满足国家对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的紧迫需求,山东大学积极协同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山东省商务厅,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并成功入选教育部办公厅、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联合发布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

按照合作协议,山东大学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商务厅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管理机构,共同规划、设计和实施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的管理规则和工作流程。共同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教师团队,协同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师资库”,实务部门选派有丰富涉外法律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到山东大学法学院长期授课,法学院则选派有深厚涉外法治理论素养的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共同制定或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课程新教材,如涉外贸易投资法、涉外关系法、国际关系理论基础、比较文化传统等理论课程,以及中日法律争端案例研习和中日韩司法联动等实务课程。

创新实习模式和就业指导模式,让学生在涉外法治的真实场景中磨炼涉外法律事务的处理能力,提高在涉外法律纠纷中维护国家利益的智慧和水平。突破传统实习的局限性,同步推进日常实习和集中实习。由从事涉外商事审判工作的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负责推进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山东省商务厅为主承担山东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的实习教学工作,要求学生深度参与处理涉外法律实务问题的政策制定、案例分析和法律适用等具体过程。山东大学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商务厅共同组建涉外法治人才就业创业指导团队,鼓励和引导学生毕业后积极投身我国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院(威海)院长 周长军;山东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高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