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平台优势 筑牢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根基

发布时间: 2025/5/13 21:59:33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网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矛盾多元化、风险交织复杂化对社会矛盾纠纷的防范与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作为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彰显中国之治的治理创新。近年来,通过党的领导统筹、法治框架规范、数智技术赋能、群众路线筑基协同发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优势持续释放,逐步成为化解矛盾、防控风险、服务群众的枢纽节点,为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综治中心发挥平台优势的根本保证。在“党委领导、政法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总体框架下,各级党委将综治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将分散的治理资源系统性整合,形成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相关领域行政主管部门、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信访部门等派员常驻或轮驻,有关社会力量等随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这种制度设计打破了传统部门协同壁垒,将分散的治理要素转化为系统治理能力,推动群众诉求、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实现了治理效能的倍增。中央信访联席办加强党对信访工作领导,通过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全国2300个县级信访部门入驻综治中心,实现全国信访总量和国家信访局登记量近年来首次“双下降”。2024年,全国申诉求决类初次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一次性化解率分别为95.5%、94.2%;2025年1月至2月,分别提高至99.8%、97.2%。

深化法治中国实践,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运行机制。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综治中心规范运行的制度根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通过法治框架划定权责边界、法治程序规范治理行为、法治手段提升治理质效三重维度,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在制度设计层面,出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明确挂牌标识、场所选址、指导关系、功能布局等,推进部门入驻规范化;在运行机制层面,规范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闭环管理等运行程序,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化解矛盾纠纷;在监督保障层面,把办理程序和化解结果作为督办重点,加强督办落实,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制定出台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运行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基层法院进驻县级综治中心1920余家,组建诉讼服务团队,开展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及立案、速裁快审等工作,坚持严格依法立案与深化多元解纷一体落实,使2024年全国法院收案增幅降至20年来最低,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较10年前下降28.7%,“平安中国”成为亮丽国家名片。

强化数智赋能增效,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准化防控能力。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数据驱动、精准高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范式。综治中心通过深化平台体系构建,统一数据与技术规范,实现矛盾纠纷及治安信息的全量汇聚;同步优化实战功能与安全防护,推动每件纠纷统一编码、准确录入、有序分流,为重大风险动态研判、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这不仅提升了综治中心治理效率,更促进了工作流程的迭代升级,使平台优势与科技红利产生乘数效应。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依托“小兰善治”平台,打通与平安甘肃等平台数据接口,全量汇聚网格排查、110非警务警情流转等群众诉求信息,搭建数据结构化分析预警等模块,定期分级预警,通过工作提示函、风险提示函、工作督办函、跨区域风险隐患推送函、重点工作交办函“五函”督促落实化解措施,实现全区矛盾纠纷“一网统管、一屏尽览、一体督办”。2024年该区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来信来访和网访量分别同比下降20%、47%和54%。

深化群众路线实践,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要义,为综治中心建设注入了根本动力。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各地综治中心通过“服务下沉”与“需求上达”的双向贯通,将群众需求嵌入治理架构,构建政府依法履职、社会协同参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多元共治格局;完善矛盾纠纷“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源头预防、非诉化解”等工作机制,推动治理模式从风险应对向长效长治转型升级。福建省厦门市坚持方便群众,因地制宜确定综治中心办公场所,在综治中心合理划分咨询引导台、无差别受理窗口、多元化解区等功能区,让群众能够高效便捷办成事。2024年该市综治中心接待群众超2万人次,受理矛盾纠纷2.2万余件,信访总量、重复信访量同比分别下降22%、28%。四川省眉山市依托乡级综治中心建立“三三调”机制,对排查发现的一般性矛盾纠纷,坚持村(居)民小组、村(社区)、乡镇(街道)三级分层递进调解,每级在法定调解时限内至少调解三次以上。2024年该市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诉求1.9万余件,成功率98.9%,其中80%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根基牢则大厦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系统创新,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治理规律的认识深化与实践突破。通过党的领导铸魂、法治运行立规、数智赋能提效、群众路线固本协同发力,不仅筑牢了平安中国的根基,更以“中国之治”的生动实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全新范式。面向未来,需在纵向贯通治理网络、横向深化协同机制、制度韧性建设等维度持续发力,推动平台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筑牢根基。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