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9月22日召开的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获悉,为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高效和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8月,对我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各级人大常委会履职尽责,持续健全地方性法规体系,加强法规清理和备案审查,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同时紧盯问题督促整改,积极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各级人民政府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法规体系,省政府持续开展法规规章“立改废释”,积极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清理工作,将5件地方性法规纳入废止修改范畴,破除企业发展“隐性壁垒”。
各级法院、检察院持续强化司法监督与保障。保障公正审判,2024年,全省法院审结判处财产刑金额4958.4万元,聚焦重点领域和行业监管漏洞,及时提出司法建议312份,增强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放心投资、创业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检察监督护航,各级检察院依法严惩影响企业发展的刑事犯罪,注重保护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权益,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加强法律监督,强化对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坚决纠正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纠纷。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严把入罪标准,防止和纠正对民营企业违法立案、越权办案,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作为犯罪处理。持续推进涉企“挂案”清理专项活动,着力监督纠正“有案不查”“久侦不决”等司法不规范问题。
优化法律服务与解纷机制。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企业”和“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活动,组织开展法律服务“聚焦民生福祉”“群众少跑腿”“便民利民惠民”等专项活动。在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设立“中小微企业咨询窗口”,开通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企业服务绿色座席”,升级“云南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9000余户企业、2000余名律师入驻平台,访问量达35.7万人次;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全省共建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7万个。建立商事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人民检察院、基层公安派出所、信访部门人民调解室建设力度,加强诉调、公调、访调等协调联动,及时引导各类涉企矛盾纠纷通过调解手段解决。今年1至6月,全省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13.3万件,其中涉经营主体纠纷1.7万件。
调研发现,虽然我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在制度完善、政府诚信、司法保障、执法规范、法律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云南特色的创新做法,但在系统化集中化营商环境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下一步,需要全省上下持续强化法律保障,进一步构建营商环境社会治理格局,强化政府信用建设,持续提升司法保障与监督效能,优化政务服务与法律供给,拓展涉外法治合作,全力服务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