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州侨联积极借力“法治宣传边关行”起步早、基础实的优势,结合边民和侨民融合发展的特点,加强与州司法局、州法学会等部门合作,通过进一步凸显、壮大、打响“法治宣传边关行”品牌活动为切入口,努力探索西双版纳沿边基层侨务工作新特色,把普法之风吹到边关、吹向侨界群众,引导边疆侨胞心向党。
“法治宣传边关行”成为侨法宣传特色品牌
法治宣传教育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做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普法工作尤为重要,西双版纳州深化运用“五用工作法”,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法治观念更入人心。
西双版纳州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边境一线居住着大量少数民族边民和归侨侨眷,来往交流频繁,针对这一特点,西双版纳州侨联与州司法局、州普法办、州法学会商定将每年“法治宣传边关行”活动地选在边境一线、边境乡镇以及归侨侨眷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律常识编成一些让群众能够看得懂、喜爱看的普法剧、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给边境侨界的群众送去了法治的光芒,让一个个法治小品故事、章哈说唱、法治山歌等用民族干部宣讲、用民族语言传播、用民族文字诠释、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让法治意识在笑声中得以培养,让侨界群众“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让广大干部群众、归侨侨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在“象往之地”蔚然成风。
“法治宣传边关行”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有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外籍务工人员、老挝、缅甸边民及基层司法干部、侨联干部、留学师生10000余人参加活动,广大归侨侨眷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
“法治宣传边关行”有力推动涉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西双版纳州构建了侨联与法院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全国首批试点工作,侨联与检察院为侨服务合作机制,侨联与司法部门普法宣传合作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定期相互通报信息,加强工作交流,及时解决涉侨权益保护问题。
西双版纳州成立涉侨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立完善涉侨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发挥服务基层侨界群众的作用,对困难归侨侨眷开展“双节”慰问和临时救助,惠及侨界群众2000余人。在磨憨、勐腊、橄榄坝、野象谷四个火车站设立“为侨服务工作站”,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留学人员提供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共调解各类涉侨纠纷50余件,依法维护了侨胞合法权益。利用区位和民族文化优势,在国门、边境村、少数民族村建立“侨胞之家”“同心侨村”“侨法宣传广角”等阵地,搭建维护侨胞侨益、海外联谊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侨胞交流交往。
据了解,西双版纳州已建成侨乡文化村项目2个,侨法宣传广角3个,为侨服务工作站5个,侨胞之家15个,基本实现“应建尽建、应覆盖尽覆盖”的目标,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西双版纳声音传出去,又促进稳边固防睦邻,使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充满活力,为维护祖国边疆稳定贡献侨界力量。
“法治宣传边关行”有效扩大侨联组织覆盖面团结面
西双版纳州各级侨联组织创新开展群众活动的方式方法,以开展联络联谊为抓手,以开展红色活动为载体,优化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联动上下左右、整合资源,让联谊成为侨界群众开展学习的课堂、建言献政的渠道、凝聚侨力的阵地。
每年定期开展的“侨胞之家”交流学习活动,与“侨法宣传角”建设同步推进,与暖侨敬老、送医送药、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同步实施,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和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等重要内容,激发侨界群众的爱国热情,牢牢把侨界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侨界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提升侨界群众对侨联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实现侨联工作的有形覆盖,扩大侨联工作团结面。
西双版纳州侨联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同密切联系服务侨胞工作相结合,通过扎实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让边境一线的各族群众、侨胞侨眷了解掌握我国的法律法规,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为建设和谐、文明、稳定的美丽边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