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实际,坚持以务实举措回应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新期待,让“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融入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2023年度达97.73%,位列云南省第二位。
“法护民生”提质增效
“感谢法院,我们终于拿回血汗钱啦!”
“晚上工友们一起庆祝!”
日前,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人民法院执行员全程监督下,被执行人(某建筑公司经营者)将117.12万元案款兑付给24名农民工。
原来,勐腊县人民法院在办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执行案件时了解到,被执行人在勐腊县辖区内承揽工程,有一笔即将拨付的工程款,该笔款项涉及到24名农民工的工资。核查情况后,该案的承办人向协助执行单位发放协助执行文书,对被执行人名下的债权进行提取,并联系相关部门召开农民工工资兑付协调会,确定了最终发放方案。案款执行到位后,承办人陪同被执行人、农民工代表一同前往银行,将案款如数兑付。
据案件承办人陶建海介绍:“工资报酬是农民工最直接、最核心的权益,每一份工资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冷暖。勐腊县人民法院依法打击欠薪行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提高办理时效,加大执行力度,最大限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西双版纳,勐腊县人民法院只是政法机关提升执法办案质效,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审判机关开展“案件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强化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办理,及时为涉案企业纾困解难,民商事案件审限内结案率达98.71%。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宪法定位,不断做优刑事检察、做实民事检察、做好行政检察、做精公益诉讼,取得良好成效。公安机关率先在全省推行交通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为群众减免罚款1.53亿元。司法行政机关以普法强基专项行动为抓手,整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律师行业等资源,提供法律服务6400余件。
“码”上解忧触手可及
一组数据为西双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写下生动注解:2024年1月至8月,“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收集、感知矛盾纠纷1.4万余件,矛盾纠纷化解数量较去年同期上升191%,刑事警情和治安警情较去年同比下降31.75%和34.4%。数据的背后,是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持续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与弱项,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驱动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的新动能。
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牵头探索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会治理新路,逐渐破解了长期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感知发现难、分类转办难、帮扶包保难等问题,有效推动各项政法工作由数量型向效能型转变。通过深化运用“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全州实现以信息化支撑的综治中心高效运行,矛盾纠纷感知率同比提高64%,各类案事件一次性办结率提高至80%,实现恶性命案“零发生”,探索出了信息化支撑下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为进一步拓宽线索来源渠道,提升矛盾纠纷感知能力,今年5月,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更新优化“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推广矛盾纠纷“一码通”服务,让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反映面临的矛盾纠纷和身边问题线索,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社区上门解忧、法律知识咨询和跟进办理进度等多项服务。
自2022年4月正式推广应用以来,“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共收集、感知矛盾纠纷3.2万件。如今,西双版纳州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对各类风险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枫桥经验”的西双版纳实践正快步迈上新台阶。
便民服务优化升级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30个乡镇和5个街道,211个行政村,乡村常住人口66.09万人,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是山区群众生产、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通工具。由于从山区到城区考驾驶证路程远、成本高、周期长,办理驾驶证曾是部分群众的难题。
2022年10月以来,西双版纳州公安局交警支队积极与乡(镇)党委政府联合推进交管“放管服”业务落地乡镇工作,以“送考下乡”服务为载体,有效解决乡镇农村、边远村寨群众“考证难”的问题。截至目前,西双版纳州交警支队开展“送考下乡”服务覆盖全州所有
乡镇,为4万余名群众办理了摩托车驾驶证,同时,为避免部分群众不会操作电脑的情况,交警部门还在理论考试时提供纸质试卷以方便答题。
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在勐腊县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大厅同样可见一斑。9月22日,正逢周末,勐腊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接到某旅行社电话称,该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12个团队共167名游客由于行程提前,需要加急办理边境旅游专用证。为帮助游客解决出行难题,该出入境管理大队立即安排警力延时受理、制证,并为出境旅游团队开设夜间取证窗口。当日21时许,民警将制作好的证件顺利发放到游客手中,游客们纷纷点赞民警为民服务高效、快捷。
为解决部分基层群众因文化水平不高或路程较远而导致的“表达难”“求助难”等问题,西双版纳州建成了1个州级、3个县市级、3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291个村居(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重点场所、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共配置“云岭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62台,并通过购置“乡村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实现全州257个村(居)社区全覆盖,让基层群众在村干部或其他法律明白人的帮助下远程视频连线律师,依法解决难题。
法治温度真实可感
前不久,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人民检察院先后奔赴勐海镇、勐遮镇、布朗山乡,对4件刑事案件的4名困难当事人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共计21万余元,及时解决了当事人的实际困难。
“司法救助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2024年以来,全州政法机关按照‘应救尽救、应救即救’的原则,受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25件25人,拨付救助资金152余万元。”据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主任李昳介绍,为提升司法救助工作时效,该州建立实施司法救助“救危解困”快速办理机制,按照办案部门办理司法救助申请审批时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党委政法委备案时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财政部门在资金落实前提下,资金拨付时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的“5+3+10”工作模式要求,进一步缩短了司法救助各环节办理时限。
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将司法救助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做实做细,积极转变救助理念,将“你来”的被动申请救助方式转变为“我往”的主动摸排救助方式。在积极主动履行国家司法救助职能的基础上拓展多维度的“长期救助”,加快推进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引入多方力量参与对救助对象的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等工作,营造了对救助对象从“我帮”到“都帮”的良好氛围。
此外,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积极拓展法律援助范围,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模式,大力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畅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优先提供法律服务;对老弱病残和行动不便人员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对涉及农民工欠薪、工伤、老年人赡养等10类案件,免于经济状况审查,直接给予法律援助。
随着各类为民、便民、惠民、利民举措落到实处,平安、法治西双版纳建设不断升级,经济发展、社会平安、群众幸福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