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全民守法普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全民守法普法

立法阵地“小窗口” 民主法治“大实践”

发布时间: 2024/11/21 21:44:04
来源: 中共大理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办公室


近年来,大理市人大常委会以双廊镇、湾桥镇古生村、云南法阳律师事务所3个州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依托,充分发挥其察民情、纳民意、汇民智的作用,积极参与立法,广泛开展普法,有力促进培养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坚持“建好、管好、用好”齐发力

按照有场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六有”标准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组建由人大代表、村社干部、法律工作者组成的28名立法信息员队伍。按照《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创优提质工作方案》,完善《立法信息员花名册》《法律法规征求意见记录簿》《法律法规宣传记录簿》《立法(司法)咨询记录簿》《工作调研记录簿》《社情民意记录簿》《学习培训记录簿》等“一册六簿”,使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不断拓宽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教体、综合行政执法、妇联、学校、社区等联合开展立法建议征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使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承载民意的“直通车”、实践民主的“大平台”、法治建设的“助推器”、联系群众的“大触角”。

坚持“征集、调研、走访”相结合

紧紧围绕上级立法意向、立法规划和立法要求,建立“接受工作任务、开展意见征询、整理意见建议、完成上报工作、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听取民声、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开展立法调研、民意走访78次,开展立法后评估调研25次,向各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反馈意见7次,高质量完成法律制定、法律修订和立法需求意见建议征集20件,研讨提升意见建议96条,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采纳5条。

坚持“讨论、宣传、教育”相融合

积极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应用场景,在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过程中邀请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参与讨论37场次。将法治宣传、普法教育与立法工作有机融合,采取普法大讲堂、以案说法、法律故事进单位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态保护、历史文化、未成年人、城市管理、国家宪法日等普法宣传活动67场次8000余人次。充分依托市级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和乡镇(街道),聚焦公职人员、人大代表、党代表、中小学生、妇女儿童等群体,开展联合普法宣传活动12场次。

坚持“强点、联所、进室”一体化

以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主要阵地,2个乡镇司法所为拓展外延,15个人大代表联络室为联系窗口,构建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活动阵地深度融合的立法联系区域大阵地体系,以点带面、广泛辐射,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学法守法意识。采取“点所(室)联建”的方式,鼓励立法信息员积极参与司法调解,在开展案件调解的同时收集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鼓励立法信息员和人大代表一起走进代表联络室,收集社情民意,开展普法宣传。组织立法联系点与法院、检察院共同开展活动,依托法检“两院”的法律专业力量、场所及设备,组织开展案件旁听、典型案例宣传282人次,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充分发挥双廊“巷心力”普法与立法信息收集、古生村白族大本曲法治宣传、法阳律师事务所青年专业律师团队的特长和作用,全力打造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特色亮点。

坚持“学习、培训、宣传”展形象

探索建立立法信息员集体学习、定期培训、工作例会制度,开展政策理论、法律知识学习33场次,不断提升立法信息员履职能力。拍摄基层立法联系点动画宣传短片,反映基层立法信息点工作动态,深入挖掘立法信息员履职故事,开展立法信息员履职动员,调动立法信息员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市人大常委会微信公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专栏发布宣传信息12篇;双廊镇、湾桥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受《人民代表报》集中采访1次;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新闻联播》“全过程人民民主云南实践”专栏报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