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全民守法普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全民守法普法

织牢平安和谐网,夯实社会治理墙,打造“幸福卯家湾”——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基层社会治理试点经验

发布时间: 2024/11/26 21:03:24
来源: 中共昭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昭通市鲁甸县紧紧围绕卯家湾安置区基层社会治理谋篇布局,形成“党建引领化、区域网格化、分工责任化、管理多元化、参与全民化、运行规范化、信息融合化”的“七化”网格管理体系,以“谋求新发展、畅想新生活、构建新和谐、营造新环境”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建设新模式、建设新内容,促进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双推进”,取得阶段性效果。

一、强化组织堡垒,把引领社会治理的责任“扛起来”

构建“党组织+社区+网格+楼栋”的社区楼宇党建模式,做到群众搬到哪里、基层组织就建到哪里、服务群众就延伸到哪里,网格治理就跟进到哪里,平安和谐之网就编织到哪里。确保每个社区背后都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每栋楼栋背后都有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每个家庭背后都有一个稳固的安全屏障。一是将党总支建在社区上。成立6个社区党组织,从5个迁出县推荐的114名社区后备干部中选配4名社区总支书记,12名总支副书记,7名总支委员,形成主抓基层社会治理“总动脉”。二是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中。将安置区六个社区分为36个网格,成立36个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社区总支副书记或总支委员兼任,36个网格长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形成细抓基层社会治理“总经络”。三是将党小组建在楼栋里。安置区共有76栋楼栋,根据楼栋党员人数,采取单独建或联建的方式建立党小组。楼栋长从楼栋居民户中挑选政治素质好,热衷于公益服务的党员和普通群众担任,形成实抓基层社会治理“末梢神经”。通过延伸组织“触角”,对社区、楼栋“人、地、物、事、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覆盖,实现组织引领大联动,精细化、高效能服务管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服务好搬迁群众。

二、完善工作机制,把服务搬迁群众的任务“转起来”

成立卯家湾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管委会),组建1个办公室,鲁甸、永善、巧家、彝良、盐津5个县工作组,为民服务、产业就业、警务、教育卫生、党群5个工作站的“一办五组五站”的工作机构,制定“全方位统筹、高效率工作、精细化管理、保姆式服务、一网式管控”的工作理念。一是建立“挂联包帮”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社区、党员联住户、部门包楼栋、干部帮群众。积极引导搬迁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做好搬迁群众的“法律顾问”,让搬迁群众成为守法好公民。二是建立社区管理模式。建立党建引领,社区居委会(自治)、业主委员会(共治)、物业管理公司(服务)的“1+3”社区管理模式,精准摸清就业岗位,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让搬迁群众能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变“乡愁”为“薪酬”。发挥参与共建、自治的作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努力创造幸福生活。

三、用活科学手段,让管用实在的大网小网“活起来”

构建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内外融通的综合管理格局。一是整合网络数据这张“大网”。依托“智慧卯家湾”综治中心大数据平台,整合公安、信访、住建、消防、交通、能源、环保、城市管理等行业领域资源、数据,实现“数据巡逻”全覆盖;整合辖区内237个视频监控,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实时掌握辖区动态及突发情况,实现“视频巡逻”全覆盖;建立网格综治手机短信96885平台和辖区视频连接,实现“信息巡逻”全覆盖。通过数据、视频、信息“三巡逻”同向发力,有力促进综治中心与本级各部门双向互动、同向发力,及时反映和协调处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实现网络全覆盖。二是发挥社会组织这张“小网”。用活矛盾调解员、治安巡逻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群防群治队伍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利用QQ、微信、快手、快闪、抖音等媒体的优势,开展服务群众、帮助群众、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三是抓实推送督办这个手段。依托综治中心,组建业务专班,用活科学手段,对数据快速归集、快速分析、快速审批、快速推送,相关职能部门快速调度人员车辆前往事件现场进行处置和反馈结果,实现群众诉求在第一时间有人管事、有人落实,有结果反馈。四是聚焦“红黄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针对安置区特殊群体多、管理服务难等突出问题,县、街道、社区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安置区实际的管理服务模式。组织社区干部、楼栋长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建立“红黄绿”家庭风险数字台账,将家庭风险精准到人、锁定到户、分析到楼栋,建立风险“亮灯图”,建立“楼栋长化解→网格例会化解→社区化解→专班化解→街道化解”5级10次化解机制,确保每级化解不超两次,避免矛盾长期滞留一线得不到处置,对超十次未化解成功的建立领导和专班包保责任,全面推进家庭风险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五是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奖补机制。研究制定《鲁甸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奖补办法》,将社会矛盾纠纷划分为“简易、普通、疑难、重大”四个等级,按照“以案定补、以奖代补”的原则实行计件奖补制,实行矛盾纠纷工作限期办结,安置区2024年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矛盾纠纷分别较上一年度下降61.2%、54.67%、30.06%。三年来,辖区内无越级上访、无命案、无群体性事件、无有影响案事件发生。

四、构建多元管理,把部门联动共治的职责“动起来”

一是综治中心总抓。协调、指导、推动辖区内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社会治安、矛盾纠纷、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涉及多个部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事项的解决,基本实现矛盾不上交。二是政法部门强抓。将职能职责下沉到社区网格,实现“一格一警、一格多员、一格多责”工作模式,开展应急处置。三是社区、部门细抓。片区民警、安保人员、开展群防群治,与社区治保主任互动,情况第一时间发现、信息第一时间推送、事件第一时间处置,使综治工作的党组织的管理下成为维护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的一道有力防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确保一方平安,实现各类问题处理得好。四是基层力量实抓。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网格监督员、网格指导员、网格信息员对外公示姓名、职责、联系电话,相互协作配合,实行遇事及时配合、及时处置,结果及时反馈。每个网格自发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义务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定期入户进行平安巡防宣传,实现问题不过夜,处理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