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全民守法普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全民守法普法

曲靖市罗平县以民族团结主题抓实基层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 2025/4/9 21:56:56
来源: 中共曲靖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曲靖市罗平县地处滇、桂、黔三省交界,抓好民族团结成为其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罗平县结合地理位置的特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以前三省交界处经常因为山林、土地纠纷闹矛盾,现在通过‘六联’机制,大家相处得越来越和睦了。”布依族村民王大叔的一番话,道出了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的变化。这个素有“一鸡鸣三省”之称的乡镇,与广西马蚌镇、贵州三江口镇携手创新“组织联建、产业联抓、治理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做、文化联育”的“六联”机制,让边界地区焕发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鲁布革乡将布依族非遗文化“八音坐唱”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创作了16首普法宣传歌曲。“用我们自己的民族歌舞来宣传法律知识,既亲切又好记。”参加演出的布依族姑娘小韦说。今年以来,已开展“滇黔桂民族团结山歌赛”“三月三文化节”等活动70余场,惠及群众7000余人。“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跨区域合作,让民族团结进步之树在罗平大地深深扎根、枝繁叶茂。”鲁布革乡党委书记刘超说。如今的罗平,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各族群众携手共进,共同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在旧屋基彝族乡法湾村,返乡创业青年王国翠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故事广为流传。“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李大姐笑着说。通过开展“彝乡致富带头人”“彝乡最美好人”评选等活动,这个彝族村寨形成了学习典型、争做好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大水井乡,为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该乡坚持党建引领,以文明乡风建设为抓手,通过在凝心铸魂、模范引领、文化惠民和共建共治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治理,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激活乡村善治“一池春水”。大水井乡棠梨凹村立足当地经济基础、群众文化素质和传统民俗等实际,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要求和苗族文化特色,围绕社会治安、村风民俗、环境卫生等8个方面,制定完善村规民约33条,将村规民约作为“五治”融合的一项重要手段,使棠梨凹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多产融合、社会治理的典型示范。

大水井乡乡长李星燃说:“目前,大水井乡正通过棠梨凹这道窗的示范引领,开展全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建设,村村寨寨都行动起来,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都朝着共同富裕的路上奔进,棠梨凹盛开的团结之花将会香飘千家万户。”

九龙街道关塘居委会小洲子村的变迁,则是罗平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写照。“村规民约是我们村民自己定的,大家都自觉遵守,村里环境变美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村民张大爷自豪地说。从上世纪80年代的口头约定,到如今完善的村规民约,这个村庄已成为全县美丽家园建设的示范点。

在中心城区,罗平县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构建数字城管指挥平台,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一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腊山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等工作机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板桥派出所通过“党建引领、一套矛调法、六张防控网、六项硬举措”的“党建引领+166”工作模式,有效减少农村地区发案,加强了各类治安问题的先期处置工作。腊山派出所、板桥派出所先后被市公安局表彰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先进单位。为提升服务效能,罗平县还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现在办事不用来回跑,手机上就能搞定,真是太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纷纷点赞。通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智能化“小程序”解决社会治理的“大事情”,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率。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罗平县不仅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从边界地区的和谐共处,到乡村治理的创新发展,再到便民服务的提质增效,罗平县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