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全民守法普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全民守法普法

玉溪市华宁县重精患者帮扶的“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 2025/7/15 21:47:45
来源: 中共玉溪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浪潮中,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帮扶工作是检验基层治理效能的试金石。华宁县华溪镇综治中心立足实战功能定位,通过构建“应急处置—医疗救助—长效保障”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凝聚多方力量,成功破解重精患者帮扶难题,创新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重精患者帮扶模式。

快速响应+精准帮扶,筑牢应急处置“安全网”。2024年寒冬时节,华溪镇甫甸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家亮在桐油科小组走访时,发现罗某(女)蜷缩睡在无人居住的房屋旁,兼任镇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的他把这一情况迅速上报至华溪镇综治中心。中心立即启动应急专班,迅速核实具体情况:罗某幼时因父亲长期家暴母亲,后母亲因故意杀人罪入狱服刑,失去双亲照料,2020年大学毕业后回到桐油科,因就业困难且缺乏家庭关怀,回乡后出现行为异常,经鉴定其为易肇事肇祸三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月仅靠领取534元低保维持生计,居无定所,生活陷入困境。镇村综治中心联合研判后,认为罗某长期无人照管,具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随即组成社区干部、网格员与包保责任人应急工作组,联动民政、应急等部门调配帐篷、棉衣、棉被、米面油等物资。仅用6小时就配齐生活物资、保暖设备等,并搭建好临时帐篷,罗某被妥善安置。“多亏了他们,不然她这个冬天难熬了。”邻居感慨道。这样高效的应急响应,正是华溪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应急专班”机制的生动体现,实现对特殊群体突发情况的“发现快、响应快、落实快”。

医防协同+闭环管理,织密医疗救助保障网。春节结束不久,桐油科小组网格员罗保云在日常巡逻中发现罗某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的情况,有病情恶化的趋势,随即第一时间上报镇村两级综治中心。面对患者病情恶化的突发状况,华溪镇综治中心立即与民政、卫生院、派出所、市二院协调,建立绿色就医通道,卫生院立即派出医护人员进行专业评估,确认罗某符合条件后转入市二院定点治疗。在患者治疗费用上,社区综治中心协调2000元住院押金,积极对接医保、卫健等部门了解慢性病报销政策,尽力减少罗某的自付费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罗某病情稳定率提升至95%,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社区工作人员说“以前总担心罗某病情反复,生怕出什么事,现在有这么多部门帮忙,放心多了。”待罗某治疗结束后,还将建立健康档案,安排家庭医生定期随访,构建长效帮扶机制,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常态化跟踪患者康复情况。

整合资源+多元参与,夯实重精安居“基础网”。考虑到该名重精患者母亲服刑即将结束,待其回归社会后,罗某及其母亲两人均面临无安全住房的问题,依然存在不确定性风险隐患。华溪镇综治中心积极向镇党委、政府专题汇报,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提出“政策叠加+社会参与”模式,整合住建部门危房改造资金3.5万元、民政临时救助金0.5万元,发动爱心企业、乡贤捐款2.8万元,共筹措资金7.3万元,在小组公房旁新建一套60平方米标准化住房,配齐部分家电,并为罗某建立健康档案,真正实现“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这种“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长效保障”的住房帮扶机制,成为华溪镇解决特殊群体安居问题的有效路径。

华宁县华溪镇综治中心通过发挥实战化功能,以机制创新、部门联动和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实施“生活兜底+医疗救助+住房保障”三位一体的帮扶措施为抓手,充分发挥信息预警研判、网格化服务管理、多元协调共治等工作运行机制,不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筑起了遮风避雨的家,更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重精患者帮扶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