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小百户镇紧扣“党建引领、全域覆盖、多元共治”主线,立足“小切口”破题、“全链条”赋能,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实效化提质。
聚焦“三个维度”建强阵地,推动社会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作,由镇党委书记直接担任镇级综治中心主任,政法委员担任常务副主任,村(社区)书记担任村级综治中心主任,建立“党委书记挂帅、政法委员主抓、职能站办包干、村(社区)书记上阵”的四级责任体系,同步推进镇村综治中心建设,建立“党委领导、部门联动、责任到人”的组织架构,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实现“1+14”全覆盖。二是强化资源整合。整合基层资源力量,按照“一厅四室”标准,打造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指挥调度室、法律服务室和心理咨询室,建设了集引导群众、综合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三是汇集多方力量。实行“1+4+4+1”模式,每天由1名党政领导值班,派出所、司法所、平安法治办、信访办4个部门人员常驻,周一至周四自然资源、妇联、社保、民政4个部门轮驻,周五根据工作需要实行预约轮驻,形成“常驻+轮驻+预约响应”机制。整合辖区AI探头、“雪亮工程”等349个摄像头,实现14个村(社区)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确保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围绕“三个关键”靶向施策,推动社会治理从“应急灭火”向“源头防火”转变。一是健全基础制度。制定《综治中心工作制度》等工作机制,编制《综治中心服务事项清单》《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图》,严格落实“日排查、周研判、月总结”工作制度,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二是完善工作流程。围绕“网格员前端排查、村级综治中心初调、镇综治中心专业调解、疑难案件司法兜底”的“上下联动”机制,综治中心通过“上级转、下级报、平级推、窗口接”接收信息后,即时分析研判,将事项分为“信访诉求、矛盾纠纷、涉法涉诉、业务办理”4类并根据“高中低”风险等级进行分类交办。今年以来,镇综治中心收集各类群众诉求31件并全部办结,排查受理矛盾纠纷94件,已化解72件,努力实现群众“急事”有人帮、“难事”有人办、“愁事”有人管、“烦事”有人听、“怨事”有人疏。三是形成闭环处理。坚持一件一档案、一事一回访,防止矛盾纠纷程序式办结。对收集到的矛盾纠纷实行“一案一本”,从排查、发现、受理、登记到调解、回访各环节,形成完整链条与记录,做到矛盾纠纷件件明、事事清。同时采取“一积案一方案一专班”的模式,由镇党政领导带头接访下访化解,成功化解历史遗留群体访2件,调解撤销行政复议2件。对矛盾纠纷从镇级层面难以调处的,由镇综治中心提请县综治中心,协调推动各责任主体依法履职尽责,推动问题有效化解。
紧盯“三个强化”提质增效,推动社会治理从“治安管控”到“平安共创”转变。一是强化调解队伍建设。组建“邻里调解队”“百户说事团”等队伍,吸纳退休干部、律师、乡贤等力量加入兼职调解员队伍,形成“专业调解+柔性疏导”同步开展。今年成功化解历时16年的宅基地纠纷、产业用地纠纷等积案4件。二是强化网格队伍管理。制定《网格员考核管理办法》和淘汰替换机制,优化配备577名网格员,全覆盖开展岗前培训,明确网格5项职责,每周定期对网格员进行抽查询问,确保网格员知责尽责。设置网格员“双培工程”和“日常补贴+攻坚奖励”待遇激励保障机制,除村级保障以外,镇级2025年发放攻坚奖励1.1万元。赋予网格员“吹哨”职权,今年以来,网格员网格内就地化解矛盾纠纷27件,“吹哨”镇直部门协同处置矛盾纠纷15件。三是强化服务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帮教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