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社区是怒江州泸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之一,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多元治理,持续深化睦邻党建服务品牌,将党组织覆盖到最小单元,把居民需求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微”字把脉、多处切入,开展微网格、微实事、微服务、微活动“四微服务”,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变成“零距离”,将服务居民延伸到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让基层组织更坚强有力、便民服务更暖心高效、社区氛围更和谐美好。
找准突破点,“微网格”让社区治理更精细。整合社区“两委”干部、楼栋长、企业员工,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42个网格53名网格员,充实小区治理队伍,开展小区治安巡逻和保洁等工作,把党的组织和工作体系延伸到服务群众的“重要领域”和“神经末梢”。网格长和网格员通过信息联采、居民联访、宣传联动、矛盾联调、隐患联排、服务联办,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用最小单元的最强元素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兜住居民幸福,推动社区服务力量向网格集聚。在急难愁盼的问题上,网格员们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摸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目前,团结社区已开展各类服务活动580余次,排查安全隐患68处,化解矛盾纠纷56件,切实把民生“问题账单”转化为居民“幸福清单”,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
专注民生事,“微实事”提升治理水平。社区用心用力用情办好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居民排忧解难送上“及时雨”和“雪中炭”,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让群众在微实事中感受大民生,使社区成为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社区聚焦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目标,积极探索搬迁群众多渠道灵活就业问题,依托社区就业服务站不断教育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组织化劳务输出、鼓励自主创业,建立务工信息群、就业信息专栏、信息对接机制,提供就业信息,推送就业工作岗位,让群众就业有出路,收入有来路。同时,建设366块微菜园,并将其提供给社区老年搬迁群众,体现农村生活情结的同时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物业暖人心,“微服务”强化红色引领。社区成立党员干部负责的红色物业公司,将党组织链条由社区延伸到小区、楼栋、楼层,铺就服务群众的“快车道”,实现管理“全覆盖”、民需“全响应”,为搬迁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划片分区,压实服务责任,认真梳理有偿、无偿服务清单,积极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从电梯使用及故障排查、房屋漏水、管道疏通等细小服务入手,办理685项物业服务事项,解决超1286件物业服务问题,解决60余人务工问题,在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深层次治理,“微活动”重塑居民归属感。社区依托“文明实践”等活动载体,全面整合职工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之家、社工站、妇女之家等服务载体,常态化开展“长者生日会”、儿童关爱活动、政策法规宣传及普法活动、老年健康行动、文艺演出、文化惠民进社区活动、传统节日等活动,全方位营造社区邻里文化、楼栋文化、小区文化,传递家的温暖,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同时,社区建立“邻里议事”制度,打造“友邻议事厅”,为搬迁群众提供线上线下24小时服务,充分调动搬迁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引导搬迁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筑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