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市东山彝族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实施“四下四上”工作机制,聚力打造“智慧东山”基层治理新模式,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筑牢社会稳定防线、提升服务群众质效,实现全乡11年“零”命案、“零”安全亡人事故,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一、治理体系沉下去,根基稳固立上来
一是建强党组织体系。坚持“抓书记、书记抓”,对届期内40个村级班子运行情况进行中期综合评估,开展村组干部培训全覆盖,撤换4名不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储备22名青年人才和后备力量,构建乡党委统筹指挥、村组党组织具体负责、社会力量协同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治理格局,让基层党组织建设“触角”直抵最末梢。二是建优网格治理体系。全面推动“支部建在网格上,工作落到网格里”,建立支部书记与网格长等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优化调整网格12个,建强配优党支部书记26名,明确网格员包保责任和工作任务清单,推行网格员“五全工作法”(全走遍、全研判、全定责、全治理、全参与)“四必报”机制,每户门前安装联系群众卡,推动党的工作进支部、治理工作沉网格、服务工作到家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三是建好群团组织体系。按照“一套人马、多个组织”的思路,全面完成40个村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老年协会等自治组织建设,激活基层治理“细胞”,推动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
二、人员力量走下去,社情民意兜上来
一是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探索“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建成规范接待大厅和功能区,整合乡政府部分中心、派出所、司法所部分职能和律师事务所服务事项,设置6个涵盖综治、矛盾化解、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等为民办事窗口,通过“坐班+轮岗+接诉即到”的方式集中办公,将管理服务关口前移,实现“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服务群众到综治中心”。二是落实全员包村包户机制。建立领导班子包村包重点户包企业,干部职工包村包户机制(班子成员包保1个行政村、10-15户重点户、5-8家企业,3-4名乡村组干部包保1个自然村和全体农户),要求两周一走访、半年一遍访,倒逼干部走进群众、深入企业,实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2024年上报的矛盾风险问题中,85.77%通过走访主动发现。三是统筹社会力量参与。落实“名誉村长”“七乡志愿服务队”等机制,选聘6名辖区企业负责人和4名电商主播为“名誉村长”,为群众谋思路、出点子、捐物资、出财力。组建由驻乡州市单位和企业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参与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帮扶生病群众等,组建4支“移动调解队”,对矛盾纠纷“遇事就调、随时可调、随叫随调”,增进群众感情与政府信任。
三、防控措施落下去,平安防线筑起来
一是推行数字化立体防控模式。建立“智慧东山”数字平台+电子眼立体化治安防控机制,通过“平台政府建、摄像头群众自愿装、防控资源大家用”的模式,在全乡重要场所、重点部位、企业内部、群众院内安装摄像头和调用资源1200余个、音柱40个,综治中心和派出所实时调阅辖区治安、交通状况,全天候开展辖区消防安全、森林防护、水域防治等工作,让“智慧东山”平台成为永不下班的网格员。2024年刑事案件下降30.77%,行政案件下降33.33%,火灾火情下降81.63%。二是推行AI交通精准治违。针对全乡三轮车非法载人、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问题,在村口、学校周边、重点路段安装12个自动识别摄像头,通过数字平台后台运算实时抓拍违法行为,并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派出所处置,1月份启动以来,抓拍不佩戴头盔约5500次,三轮摩托车载人5000次,口头劝导700人,处理违法行为30人次,有效遏制交通违法增量,2024年实现全乡辖区人口亡人交通事故“零发生”。三是健全风险排查化解机制。聚焦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重点领域,推行“日常排查+专项整治+动态研判”模式,组织网格员、包村干部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排查出的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矛盾,由“移动调解队”第一时间介入,联合司法、民政等部门多元化解,2024年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隐患,联合应急、消防等力量开展专项整治,下达整改通知书25份,整改完成率100%,从源头筑牢平安防线。
四、便民服务跟下去,民生温度升上来
一是推广“一码通”智慧服务。牵头研发“幸福东山一码通”小程序,建立群众预约、专人受理、限时办理、适时督办、结果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嵌入矛盾调解、就近就业、为民办事、家庭医生、政策咨询等6个服务模块,开设水电费收缴、社保医保缴纳等便民通道,开设服务专线定期反馈办理情况、收集建议,为群众和不同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事项全周期、全流程服务办事指南,1月份启动以来,帮助群众办理收垃圾、找工作等便民服务事项134件,帮助群众就近就业38人,化解矛盾19件,初步实现了“身边事、线上知、掌上办、一码通”。二是开展“常态化”集中服务。将每月最后一周周五确定为“服务群众日”、2月和8月最后一周周五确定为“群众就近就业日”和“党政干部接访企业日”,组织乡“两代表一委员”和各中心站所业务人员在民族团结进步广场办理业务,力争用最集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办理村民和企业需求事项,2024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满意率100%。三是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在综治中心整合民政、社保、医保等政务服务事项,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制定办事指南和流程图,明确办理时限和责任人,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代办、预约服务等暖心举措。
东山彝族乡通过“四下四上”机制深度实践,将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延,实现“治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平安有保障”,为全乡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持续擦亮“平安东乡”“幸福东乡”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