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全民守法普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全民守法普法

昭通盐津中和镇:打好矛盾调处组合拳 下好风险防范先手棋

发布时间: 2025/10/13 19:22:00
来源: 中共昭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近年来,昭通市盐津县中和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协作联动、多元调处、依法治理、高效便民”为原则,以“源头预防、就地化解、服务群众”为目标,以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为手段,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为建设“平安盐津、法治盐津”贡献中和智慧和力量。

一、组织阵地前移,将组织机构建设在“第一线”

一是调解组织紧贴群众“设”。坚持将调解组织设在群众身边,推动人民矛盾人民调解。全镇设立10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建成10间人民调解工作室,培养发展56名人民调解员,真正做到镇级有专业组织和工作机构、村级有调解团队和调解小组。健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分级调处等工作机制,推动调解组织贴近群众、便利群众、服务群众,做到邻里有事就介入、大事小事全包揽、矛盾问题常化解。二是调解场所紧盯标准“建”。整合资金5万元,改扩建镇级综治中心调解室,大力推动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规范设置村(社区)综治中心调解室,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调处程序,培训调解人员,设置调解元素,配备调解设施,布置调解场所,做到村(社区)调解环境舒适化、调解过程人性化、调解方式多样化、调解程序规范化。三是调解力量围绕矛盾“转”。坚持多方参与、多元共治,整合政法干警、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基层治理专干等工作力量,拧成一股绳、攥成一只拳,紧盯矛盾问题、风险隐患,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点发力,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大事、要事、难事。

二、工作机制下沉,将工作抓手延伸到“最前沿”

一是完善机制提质效。镇综治中心全面落实“登记受理、分析研判、分流转办、跟踪督办、答复反馈”工作制度,规范矛盾调处、信访接待工作流程,努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信访接待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二是领导接访纾解怨气。结合《信访工作条例》有关规定,镇、村干部坚持“上班第一事、先办群众事”,每周安排一名党政班子成员坐班接待群众、受理群众诉求,坚持“应接尽接、应办尽办、应解尽解”工作原则,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合力推动信访积案攻坚化解,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主动协调解决群众上访问题,纾解群众心中怨气。三是多元化解破难题。坚持由镇综治中心牵头,整合各站所(中心、办)、调解组织、调解人员等各方力量,注重发挥第三方调解组织作用,综合施策、多方联动,推动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处。四是督查督导抓落实。坚持深入村组社,采取“镇级看报表、村社查台账、农户访实情”等办法,推动矛盾排摸调处工作“应排尽排、应调尽调、应报尽报”,有力提升了矛盾调处工作质效。

三、防范预警在先,将风险隐患化解在“最末梢”

一是前置稳评降风险。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镇党委、政府作决策、搞改革、上项目的“前置程序”“刚性门槛”,对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一律前置稳评,让重大决策过程成为倾听民意、改善民生、化解民忧的过程,最大限度预防、减少社会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二是研判预警为前哨。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实现镇、村工作同步合拍,将矛盾排摸调处工作一手抓到底。尤其是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以来,实行“月调度、周汇总、日报告”工作制度,紧盯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土地流转、涉法涉诉、劳资纠纷、婚恋纠纷等重点领域,及时掌握各类情况动态,加强分析研判预警,及早着手处置各类风险隐患。三是关爱服务暖民心。紧盯315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9名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创新“干部讲政策、党员送关怀、亲属给温暖、能人帮就业”的关怀帮教机制,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四、排查调处常抓,将和谐稳定扎根在“最基层”

一是排查调处促和谐。结合命案防控暨维护基层社会治理等专项行动,认真念好“深排细查早调常访”八字诀,做到“深排隐患纠纷、细查敏感问题、早调日常纠纷、常访巩固成效”,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大力推广“1+N”调解模式,依托镇村综治中心及调解委员会,创新“网格员深入排查、信息员采集上报、综治主任召集调解、重大矛盾逐级上报、涉稳案件包案化解、调解人员定期回访”“六步走”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排摸调处到位。今年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48件,化解146件,化解率98.65%,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是“五老”调解成效好。精选群众基础好的离退休干部、老党员、乡村教师及辈分高、有威望的老人担任“和事佬”,充分发挥其“离得近、叫得应、接地气”的优势,倡导“常在村内走一走、常到居民家中看一看、常进居民家中听一听、看到陋习说一说、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求助帮一帮”,及早发现苗头问题,主动协调邻里关系,促进邻里和睦、村庄和谐。三是治安巡防压发案。依托“全覆盖、全联网、一体化”的智防体系,整合网格工作力量,常态化开展“白天巡查、夜间巡更”,坚持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面开展不间断巡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深入排查网格内可疑人员、安全隐患、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持续推动社会治安好转,促进了社会治安案件和矛盾纠纷“双”下降,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