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把“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保山“一线两园”开放布局,聚焦突破涉外法律服务“结构性短板”瓶颈,创新构建“法律+经济+民生”三维融合服务体系。初步探索形成边疆民族地区涉外法治工作的“保山样板”,助力保山企业在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中“破浪前行”,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
谋篇布局,定位边疆涉外法律服务
一是强化政治统领,确保正确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关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论述,对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涉外法治专章要求,制定2025年保山市涉外法治工作要点,细化3大类12项任务清单,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保山落地见效。二是立足边疆区位,锚定辐射中心。紧密围绕将保山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目标,引导全市法律服务力量以保山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为平台,深度融入跨境经贸、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发展全链条。聚焦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RCEP规则落地、“一线两园”产业集聚等关键领域,统筹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创新打造“前端合规预防—中端风险管控—后端争议解决”全周期闭环式法律服务体系,为开放型经济保驾护航。三是聚焦法治助农,释放普惠红利。针对边疆特色农业“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及农民就业渠道单一等痛点,以“法治助农、法治富农”为突破口,探索“法律+跨境电商”融合机制,赋能保山小粒咖啡等特色农产品通过TikTok平台“借船出海”,同步将跨境贸易催生的法律服务需求转化为律师业务新增长点,实现“农民增收、企业拓市、律师增业”的多方共赢。着力破解人才短缺、业务薄弱、机制不畅等结构性难题,构建“法治护航产业—产业带动就业—就业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生态。
创新突破,锻造“保山样板”核心引擎
一是体系筑基,构建全域服务枢纽。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出真招、重实绩。立足腾冲区位优势,编制《腾冲南亚东南亚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整合保山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中心腾冲办事处及5家成员律所资源,创新提出并实施“一核两翼”空间布局(核心:腾冲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两翼:猴桥口岸边检法律工作站、缅甸克钦邦境外法律服务联络点)。配套建立跨境纠纷联合调解、域外法查明、仲裁裁决跨境执行等3项制度,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并上报省司法厅纳入省级涉外法治试点。系统梳理近三年涉缅劳资、贸易、投资等纠纷112件,形成《保山市跨境民商事纠纷解决白皮书》,其中2篇案例入选省级“一带一路”法律风险案例库,为全省同类纠纷处理提供“保山经验”。二是专业赋能,强化研训双轮驱动。典型引路深化交流,走出去、引进来。精选云南天之泰(腾冲)律师事务所承办的《缅甸稀土矿业投资合规治理》《缅甸替代种植劳资危机应急处置》2起案例,提炼形成《跨境投资系统性风险管理操作指引》《跨境劳资纠纷“法律+外交+企业责任”协同处置流程图》,通过线上直播培训向全市律师、企业法务推送,累计参训100余人次。组织保山市律师参加云南众济律师事务所香港专项考察、澳门法律工作者联合会保山交流座谈,围绕跨境并购、跨境仲裁、跨境纠纷调解、跨境企业税务筹划与合规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离岸信托、跨境继承等法律服务新场景,进一步探索内地与港澳多方面的法律协作机遇。三是民生链接,“法律+电商”助农增收。积极创新开拓蓝海,强特色、兴产业。以TikTok电商打通出口新通道,联合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保山咖啡产业协会组建工作专班,对接TikTok Shop东南亚跨境服务商,完成保山小粒咖啡品牌资质、知识产权、原产地规则合规审查,制定《保山小粒咖啡出海合规指引(试行)》,着力实现“企业走出去、就业引进来”的目标,努力推动咖啡种植合作社与出口企业签订定向用工协议,从而形成“法律护航产业—产业拉动就业—就业促进民生”闭环。目前,借鉴广州某商贸有限公司申请澳大利亚TGA食品注册及标签合规审核经验,已与2家本地企业达成东南亚市场拓展意向,现处于合同谈判阶段。四是深化协作,拓展跨境化“朋友圈”。聚焦实务同频共振,促经济、谋发展。针对猴桥口岸缅籍务工人员激增、劳动纠纷易发多发实际,与缅甸克钦邦劳工部门建立“双语普法”机制,编制中缅双语《在缅务工权益手册》2000册,覆盖企业12家、务工人员500余人。推动保山市律协联合中国澜湄律师事务所(缅甸)成立“澜湄投资合规服务团”,重点围绕替代种植、矿产开发、园区建设等项目提供一站式合规服务,已为中资企业在缅投资出具法律意见书9份,涉及金额1.8亿美元。
实践检验,绘就边疆法治多维图景
一是机制创新实现突破。通过平台共建、制度共创、人才共育,涉外法律服务由传统的“一事一议”升级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救济”闭环管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保山经验”。目前,已建成“中心+办事处+专业委员会”三级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商务、外事等部门资源,涉外案件响应效率提升40%。二是经济赋能初见成效。跨境电商法律服务通道已打通,东南亚市场拓展方案将带动本地包装、物流、客服等就业岗位实现增长,农户直接受益比例提升,预计年带动咖啡出口额超千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个以上。三是区域影响持续扩大。“保山-密支那”两地律所协作网络响应时间由平均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跨境争议解决成本下降30%。澜湄律所合作机制覆盖投资、劳工、贸易三大领域,2025年上半年服务在缅中企32家,较去年同期增长45%。腾冲中心承接缅甸法律咨询量占比达全市涉外业务的68%,区域性枢纽功能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