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法治资料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资料库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

发布时间: 2024/4/19 22:27:36
来源: 云南法制报


中共云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边疆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民安康的良好态势。

系统谋划推进平安云南建设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我们立足省情实际,既全局谋划、整体推进,又聚焦重点、抓住关键,积极探索具有云南特点、边疆特色、时代特征的平安建设之路。

坚持系统观念。出台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云南的实施意见和贯彻“十四五”平安中国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从整体上抓好谋篇布局、构建“四梁八柱”,建立平安云南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着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清朗的网络环境、稳固的边境屏障“四环境一屏障”。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立足当前,推进扫黑除恶、命案防控、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抓实普法强基补短板、特殊群体服务管理、预防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基础工作,从源头上消除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服务理念贯穿到执法司法办案、普法强基补短板、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不断拓展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让服务管理对象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

坚持法治思维。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法治作为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逻辑起点,把平安建设实践中成熟的、操作性强的经验做法固化为法规制度,制定出台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边境管理条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等一系列法规。

坚持强基导向。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夯实基层基础年”重点工作,健全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着力打牢全民普法、网格化服务管理、强边固防、政法队伍素质能力“四个基础”,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着力筑牢边境安全稳定屏障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边境安全稳定是衡量平安云南建设的重要指标。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加强边境管控、确保边疆稳固安宁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边境管控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全力打造新时代云南强边固防升级版。

完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在历史性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基础上,针对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边境管控形势和重点新变化,聚焦解决好回答好“物怎么管好、人怎么优化、点线面和人技物相融合的防控布局怎么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治边格局怎么深化”四个基本问题,健全边境联防体制机制,构建点线面相结合、人技物相融合的立体化纵深防控格局。

依法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聚焦涉毒、走私、偷越国(边)境、诈骗、越境赌博等突出违法犯罪,坚持专案打击、行业整治、源头治理、境外除源一体推进,连续三年开展打击整治专项行动,2022年查获走私案件同比下降90%,查获毒品案件数为近12年最低,跨境违法犯罪实现“断崖式”下降。2023年以来,严厉打击治理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相关违法犯罪,目前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向我方移交涉诈犯罪嫌疑人4.8万人。

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理。坚持强边、稳边、富边相统一,深入开展“法治乡村”、“无偷渡村”、“无毒村”等创建活动,深化“五户联防”、“十户联保”等邻里守望模式,加强边民“靠边吃边”违法犯罪和边境地区“三非人员”、跨境婚姻等问题治理,高质量建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边境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显著增强。

全面强化维护公共安全效能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我们紧扣维护人民安全这个根本点,全方位提升守护群众平安的层次和水平,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近5年来,全省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从92.67%提升到了96.49%。

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出台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源头治理等“七大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全省共打掉涉黑组织24个、涉恶犯罪集团和团伙108个,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713件,2023年全省群众对扫黑除恶成效满意率达97.13%。

打好命案防控攻坚战。从源头防范治理、责任传导压实、工作奖惩激励入手,健全完善命案防范治理工作体系,形成命案防控整体合力。全省命案发案数呈逐年稳步下降趋势,2023年每十万人命案发案率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织密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网”。全面推进社会治安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治安防控网、重点人员治安防控网等“六张网”建设,加强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云南智慧边境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应用,有效提升治安要素动态管控、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优化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全省连续52个月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实践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我们大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实践,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推动工作重心从治标向治本、从事后应对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

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出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和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等文件,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化解,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2023年全省法院通过诉前委派和诉中委托调解纠纷52.56万件。

创新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机制。通过把自下而上的精准排查分类和自上而下的政策资源整合结合起来,从关心关爱服务入手开展帮扶救助和服务管理,做到特殊人群底数清、情况明,服务管理精准化、精细化,帮扶救助全覆盖、无遗漏,教育引导常态化、有实效,从源头上消除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坚持把普法宣传作为平安云南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聚焦命案高发多发、外出务工人员多、矛盾纠纷突出的农村地区,聚焦初中文化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不良行为青少年以及突出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等重点对象,建立161支77694人的专项普法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分众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普法教育。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按照“市域是重大风险终结地、县域是解决问题主战场、乡村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责任主体”的职责定位,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昆明市、曲靖市的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推进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实体化运行,搭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全省划分网格39.76万余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54.45万余人,有效夯实了社会治理“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