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基本社会服务保障更加有力,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向好,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7月14日举行的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体制改革专场上,云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吴朝武代表省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和省委政法委,介绍了我省在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面提质23条措施
我省聚焦制约市场主体投资经营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23条措施,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扎实推进“法治民企”五年行动,组建法律服务团为1.2万余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全省513家律所与1043家商(协)会建立联系合作机制,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紧扣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全力推动昆明中央法务区探索和落地,制定《关于做好云南省涉外法律服务业助力云企“走出去”的实施意见》。加强与周边国家执法安全合作,合力保障我国在外企业、机构、人员合法权益。
我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畅通农村人口城镇化渠道,推进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等16个事项“跨省通办”,畅通特定群体法律援助通道,为3.2万余名受援助群众挽回及避免经济损失1.1亿元,群众对改革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全省刑事立案数连续5年下降
我省牢固树立执法司法为民理念,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领导监督,将执法检查嵌入党委政法委政治督察,持续整治执法司法顽瘴痼疾,在全国率先建立非法干预司法活动登记报告及查处制度,确保执法司法人员遵章守纪。
深化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和驻所检察室派驻工作,开展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健全刑罚执行监督制约机制,推动依法规范办理醉驾等案件,社会公平正义更有保障。
紧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打击整治,在全国首创毒品综合治理多省市司法协作机制,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省刑事立案数连续5年下降,2023年全省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达96.49%,创历史新高。
每十万人命案发案率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省聚焦边境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提升,坚持把普法宣传与体察民情、为民解忧、化解矛盾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人民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不断增强。2023年,全省命案发案数大幅降低,每十万人命案发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总结推广“党群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心”“乡贤+基层社会治理”“红色物业”等做法,着力打造“多网合一、一网共享”的全科网格,全省“综治中心+网格+信息化”的基层治理格局不断完善,昆明等6个州(市)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打造云南强边固防升级版,持续推进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开展重点村寨集中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跨境违法犯罪大幅下降,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进一步筑牢。
社会保障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我省坚持以为民造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及时出台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20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17条等政策措施,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综合改革,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出台《云南省低收入人口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在21个县(市、区)开展深化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创新试点。落实社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待遇标准,2023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比2012年增加一倍,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民生“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