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法治资料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资料库

省人大常委会瞄准问题扎实整改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再发力

发布时间: 2024/12/4 21:32:09
来源: 云南法制报


“要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工作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只有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到满意了,我们的营商环境才能进入一流。”为构建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3月至7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我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实施《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如今,《条例》的实施情况如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有哪些进展?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全国率先开展“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

今年7月底,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并结合审议情况举行联组会议开展专题询问。会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省政府办公厅反馈审议意见。至此,省人大常委会“上半场”的执法检查暂告一段落。

针对执法检查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批办意见,省发改委牵头组织各地有关部门抓实整改,对《条例》实施发现问题认真梳理,经过3个月集中整改,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了审议意见研究办理情况报告。

报告显示,“下半场”的整改落实重点聚焦宣传贯彻、市场环境、创新环境、政务服务、法治环境、人文环境6个方面27个问题,细化形成71个问题专项整改清单,逐一落实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主要任务和完成时限,不折不扣推动各项问题整改见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实施《云南省服务企业需求“厅局长坐诊接诉”工作方案(试行)》,政府部门每月“坐诊”接诉,为企业“把脉开方”,通过解决“一件事”办好“一类事”,一批惠民生、促发展的机制体制正在加快形成。

“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自今年7月在全国率先开展以来,已回应解决103家企业116条诉求,获得广大经营主体的一致好评。

多部门联动助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针对“法治环境优化不够,行政执法监管水平不高问题”的整改,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深入贯彻落实《条例》《云南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23条措施》,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柔性执法”,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今年1月至9月,全省法院涉企合同纠纷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为98.82天,同比减少9.2天;用好用足各类强制执行措施,因案施策,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加大网络司法拍卖力度、优化执行案款发放模式,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实现全省1400余个司法所均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组织评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共1280卷,开展覆盖全省20万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人员的多轮次大培训,持续提升行政执法监管能力。

同时,省高院牵头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破产案件应对处置的通知》《破产案件立案受理指引》,通过进一步规范破产案件立案受理工作及请示报告要求,切实防范化解重大破产案件办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

截至目前,省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共整改完成41个问题,30个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并将长期坚持,助力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连续3年开展立法与监督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省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立法和监督工作,持之以恒推动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实效。

高质量立法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前提。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政务、创新、市场、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分别单列成章,在每一章中对相关工作责任主体的职责任务等作出规定,从立法层面回答了我省要打造什么样的营商环境,以及如何打造的问题。《条例》进一步突出了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相关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并针对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和亟待提升的能力作出了相应规范。

同时,围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监督检查,突出法律法规实施、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的监督,力求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

2022年,就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等问题开展质询,制定出台了《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3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调研;今年,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

据介绍,省人大常委会将对“下半场”的整改落实情况持续进行跟踪监督,紧盯突出问题,督促各有关部门真正扛牢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责任,努力将人大监督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