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云南,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关注云南依法治省工作,参与法治云南建设,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携手并进共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新闻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图片

法治春风拂乡村 “丑苹果”变身“金果果”

发布时间: 2025/11/7 19:45:27
来源: 中共昭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在乌蒙山麓的层叠画卷间,昭阳区以数十万株苹果树勾勒出“春有繁花满枝、秋有硕果盈筐”的产业盛景。晨光里,果园翻涌着翡翠般的绿浪;寒霜后,玛瑙似的苹果缀满枝头,让这片“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涌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当产业振兴的号角响彻这片沃土,司法的守护也如春风化雨般浸润肌理,昭阳区人民法院恰似一棵挺立在产业链上的“法治守护树”,以公正为干、以服务为枝,将司法保障嵌入苹果种植、收购、销售全链条,把纠纷化解搬到果园旁、收购点前,将法治甘霖洒进种植户的心田,让和谐之果挂满乡村振兴的枝头。

精准司法:破解产业发展“烦心事”

坐落在“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的昭阳区,苹果产业覆盖全区20余个乡镇,涉及种植户超10万户。随着产业规模扩大,涉及苹果种植、收购、仓储、销售、商标侵权等领域的纠纷逐渐增多。昭阳区法院主动对接区农业农村局、苹果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以“产业需求清单+司法服务台账”模式,针对产业痛点开展靶向司法服务。

“看到你们来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一名果农对法官说道。为提升法治宣传实效,昭阳法院着眼时机精准化、语言乡土化、服务场景化,努力让普法工作“入乡随俗”。抓住疏果期用工多、纠纷易发的特点,提前调研果农法律盲区,制定“土地流转合同范本”“用工风险提示单”等实用资料,将普法内容与农技指导同步进行,让法律知识自然融入生产环节,实现“需求在哪,普法就到哪”。以“故事会”形式,将民法典、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抽象法条转化为果农听得懂的“风险教训”和“避坑指南”,用“身边事”诠释“大道理”,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针对苹果收购季常见的“压价收购”“拖欠货款”等问题,昭阳区法院在洒渔镇、乐居镇等苹果主产区设立“巡回审判点”,将法庭“搬”到果园旁、收购点,实现“纠纷就地受理、案件就地审理、矛盾就地化解”。

靠前普法:播撒产业保护“法治种”

“大家在签订苹果收购合同时,一定要明确品种、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特别是违约金条款,避免后期扯皮……”在昭阳区永丰镇苹果交易场所,法院的普法宣讲人员正结合典型案例,向种植户、收购商讲解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法律知识。

为提升果农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昭阳区法院组建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成的“苹果产业普法专班”,制定“季节性普法计划”——春季围绕“农资选购、果树管护”开展法律宣传;夏季聚焦“订单签订、质量约定”解读合同风险;秋季针对“收购结算、纠纷预防”提供法律咨询;冬季侧重“商标保护、品牌建设”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此外,昭阳区法院还创新普法形式,制作《苹果产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手册》,收录“虚假收购合同如何识别”“苹果买卖合同签订注意事项怎么办”等12个高频问题,发放至种植户、合作社、企业手中。      

协同联动:织密产业发展“防护网”

昭阳区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司法+行政+行业”的协同发力。昭阳区法院主动联合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农业农村等部门,以涉苹果产业纠纷协同化解模式,对涉及商标侵权、虚假宣传、农资质量等问题的纠纷,实行“线索共享、联合调查、快速处理”,避免纠纷升级影响产业秩序。

如今,在昭阳区的果园里、收购点、加工车间,司法护航的身影随处可见。昭阳区法院将持续深化司法服务举措,以更精准的司法保障、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守护好群众的“金果果”,为昭阳区苹果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品牌增值”转型提供有力法治支撑,让“昭通苹果”这张名片更加亮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