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阐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新时代新征程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再次提出新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努力推动政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总结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强化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法治建设贯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开展的波澜壮阔的法治国家建设实践,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进程。我国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全方位依法之治。习近平法治思想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宣言书、动员令,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为我们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法治思想贡献了维护国际法治秩序新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宏大的全球视野、强烈的时代意识,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通过制度和规则来协调规范各国关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包括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要保障等方面。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政法机关是推进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肩负着重要职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一)坚持依法维护社会稳定。政法机关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要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依法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推动依法及时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坚持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在权利义务统一中判断对错,让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主张权利、确定义务。
(二)全力护航省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经济总量过万亿”和“七个大跃升”目标,主动跟进,强化服务,全力保障城市更新、打赢“三场硬仗”和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等中心工作。要围绕省会高质量发展,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快速妥善处置各类涉企纠纷和案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公平。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的保护力度,推动形成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三)大力推进司法改革。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民事诉讼制度体系,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和“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积极构建权责明晰的司法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协同高效的执法司法运行机制,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权力与责任的平衡、放权与监督的结合、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四)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优化整合律师、公证、仲裁、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大力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加强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新技术,推进“智慧普法”平台建设运用,不断提升普法效果。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化村居法律顾问指导,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要积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法治素养。
(作者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彭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