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之光照亮独龙江

日期:2019-12-13 11:09:03来自:郑玉明 刀一波 访问次数:

  地处中缅边境、滇藏交界的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是中国“极边之地”。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这里长期集边境、山区、贫困、落后为一体,是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艰苦的生活,是独龙族群众长期延续的记忆。

  独龙江乡,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地方。5年间,总书记两次直接回信作出重要指示,一次亲切会见贡山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殷殷嘱托让独龙江乡干部群众备受鼓舞、砥砺前行。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直过民族”独龙族2018年底实现整族脱贫。现在的独龙江乡日新月异,独龙族群众迈出了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对法治也有了更多关注和期待。

 

  2018年3月,在省司法厅大额专项资金补助下,独龙江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建成,并面向广大群众提供服务。今年6月,随着省法律援助基金会捐赠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进驻,独龙族兄弟姐妹同全省广大群众一道,平等享受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线上线下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了“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和贫困群众因为缺少法律服务而在共同富裕路上掉队”的目标。

 

  法律服务实现集中办理

 

  走进独龙江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法维权、助弱帮困”“公平公正、务实为民”的大字十分引人注目,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项目一应俱全,云岭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在大厅中央格外显眼。

 

  这里是独龙江乡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时值得信赖的重要场所。在独龙江司法所、独龙江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选址之初,“老县长”高德荣就十分关注司法行政工作在独龙江乡的奠基和发展,从房屋建筑构造、民族元素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体可行的好建议,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在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高德荣常常与法律服务工作者一同走村入户,关心群众冷暖疾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法律服务工作者遇到棘手的难题,也会向他征询意见,他总是以长期扎根基层的智慧和经验开出“良方灵药”。

 

  近年来,独龙江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提高,民生诉求也随之增多,群众希望获得即时服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对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立服务承诺窗口,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律文化活动,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势在必行。”独龙江司法所所长杨林花说。

 

  独龙江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自建立至今,始终贯彻“便民、公益、专业”的原则,通过整合各项司法行政职能资源,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前移,形成窗口集合,集中办理法律服务事项,受理各项法律服务,为广大群众寻求法律服务提供方便。

 

  从2011年来到独龙江乡,杨林花的脚步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她熟知每一个村寨,与村民们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可以说,她是独龙江乡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管理者和贡献者。“通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咨询工作室、便民服务中心等,有效推动基层法律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法律时效性,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杨林花说。 

 

  法律理念深入“最远一家人”

 

  独龙江乡辖6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9户4112人,群众居住分散,南北跨度大。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人手极其紧缺、交通出行不便、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独龙江乡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主动回应群众需求,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法律服务,使法治这棵“大树”在边陲生根发芽,结出硕硕果实。

 

  在独龙江乡,公共法律服务对象中涉及的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很多,包括建档立卡户、特困家庭、残疾人家庭、孤儿、单亲家庭、困难农民工等。在集中举办法治宣传讲座的基础上,结合“送法上门”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派出所民警一同走进困难群众家中,挨家挨户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宣传法律知识、边民政策等。通过不懈努力,法律理念深入独龙江乡“最远一家人”,群众对法治的认同感增强,利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我家遇到一起草果地纠纷,应该通过哪种途径解决?”

 

  “我想咨询一下高龄老人领取补助的相关事宜。”

 

  “我想离婚,要办哪些手续?”

  

  ……

 

  在独龙江乡普法工作群,不时有村民寻求帮助。经过宣传发动,越来越多的人入群,目前群成员已近300人。除了当地村民,群里还有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和法律联络员等。针对村民提出的疑问,相关人员及时进行详细解答,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做到应援尽援。群里日常分享的危险驾驶典型案例释法、婚姻家庭普法知识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消息,让更多边远地区群众足不出户就学习了法律知识。

 

  提升民生温度,独龙江乡公共法律服务下足“绣花功夫”。通过积极主动提供优质贴心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当地群众渐渐发现,公共法律服务就在身边,并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截至目前,独龙江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提供法律咨询68件,代写法律文书97份,解决农民工讨薪26件,为孤寡老人提供上门服务8次15人,达成书面调解案件22起,人民调解参与信访案件2起,下基层开展法治宣传50余次,开展“法律八进”宣传及法治讲座70余次,为适龄儿童提供法律服务20次,全乡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显著,义务教学阶段辍学率为零。

 

  解决好群众最需解决的问题

 

  2017年8月的一天,一名七旬老人来到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哭诉心事。原来,老人和妻子将一名非亲生的孩子从小养大成人,孩子一直十分孝顺。可儿媳进门后,常约朋友到家喝酒至深夜,大声喧哗影响老两口休息,次日睡至中午也不起床。既不做饭,平日也不愿到地里干活。

 

  老人认为儿子对他们没有从前孝顺了,平时生病儿子也不买药回家,儿媳还用掉了他们的低保金,因此他想和儿子分家,老两口自己过日子。

 

  得知原委后,杨林花立即向乡领导汇报,并和司法助理员何志刚一同到老人家中了解情况。但老人的儿媳拒绝与工作人员谈话,只说老人经常在外人面前说她坏话,她心中怨气很大。

 

  针对该情况,杨林花、何志刚与乡民政办工作人员、村干部联合进行沟通调解,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讲解子女有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并从道德角度进行劝服。最终,老人的儿子儿媳签订了一份保证书,保证以后不约他人在家喝酒,并一同做好农活,在生活起居上给予老人更多照顾。

 

  由于同属一个村小组,此后,何志刚每次回老家都会到老人家中走走看看,了解一家人的生活情况。现在,老人儿媳有了很大转变,老人去年去世,她和丈夫一同承担起对婆婆和儿女的责任。

 

  “解决好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目标激励下,多年来,独龙江乡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努力作为、热情服务,让乡邻间更加和谐、山乡更加美好。

 

  今年6月,怒江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提出,要把独龙江乡建设成怒江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此外,随着美丽公路全线基本贯通,封闭提升改造历时两年的独龙江景区开始对外开放。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独龙江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下一步,将更好地借助地区、民族优势,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创新法治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更为高效地运行,确保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始终,用实际行动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引导当地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