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为从源头有效防控社区矫正对象漏管情况的发生,针对法律文书直接送达、邮寄送达、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送达三种常见方式,楚雄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创新推出“四登记”工作机制,主动靠前发力,从源头堵塞管理漏洞,切实筑牢社区矫正执法防线。
社区矫正对象自行先期问询报到情况登记:提前对接,避免“被动漏管”
当社区矫正对象在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尚未收到相关法律文书时,主动前来问询入矫事宜,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为其办理先期问询报到登记,同步宣传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入矫流程与纪律要求。一旦出现法律文书超期未送达的情况,工作人员会立即与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沟通协调,精准追踪文书进度,确保对象“不脱管、不漏管”。今年以来,已有16名先期问询的社区矫正对象通过该机制,全部按期顺利入矫。
社区矫正案件预交接备忘登记:前置核查,减少“无效流转”
针对社区矫正决定机关直接送达法律文书的情况,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建立案件预交接备忘登记制度。工作人员先行收案登记并初步核查,若后续办理中发现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确定错误等问题,会及时与决定机关联系核实,确认无误后再规范退回,避免因信息误差导致案件反复流转、延误办理。2025年以来,通过该机制办理的67件直接送达法律文书均已高效完成确认与办结工作。
执行社区矫正案件双登记:全流程跟踪,确保“规范闭环”
为实现社区矫正接收环节的全流程管控,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实行执行案件“首次登记+办结登记”双轨制:收到法律文书后,立即进行首次登记,同步启动接收程序——依法核对文书信息、核实矫正对象身份、办理接收登记、建立专属档案、组织入矫宣告、移交属地司法所;待整个接收程序全部完结后,再进行办结登记,形成“接收-办理-移交-办结”的完整工作闭环。截至目前,所有已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均已规范完成办结登记,执法流程零疏漏。
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单轨制”接收案件情况核对确认登记:定期对账,保障“智慧高效”
随着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的深度应用,市社区矫正管理局与市内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已全面实现平台“单轨制”接收案件。为防范平台接收中因收案遗漏或延时导致社区矫正对象漏管等问题,工作人员每周会主动与决定机关通过平台接收案件核对确认登记表,逐案对账核实。目前,已完成71件平台案件的核对确认工作,实现“单轨制”接收案件零遗漏、零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