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一站式”解纷,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画卷

日期:2025-04-21 08:11:49来自:丽江市司法局访问次数:

在丽江宁蒗县战河镇,邻里间因土地边界问题产生矛盾,双方争执不下,气氛紧张。村里的网格员察觉到纠纷后迅速上报,摩萨调解室调解人员迅速前往现场调解。调解员充分运用民族特色+多方联动模式,融合法理与情理积极化解矛盾,邻里重归友好。

矛盾纠纷发生后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调节,正是丽江创新社会治理、高效解决矛盾纠纷的生动例证。此前,邻里之间产生的矛盾纠纷,处理过程繁杂,牵扯多方精力。现如今,丽江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搭建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使局面迅速扭转。

创新平台机制 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

在新时代社会治理浪潮中,丽江市积极作为,依托综治中心建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按多部门进驻、多功能汇聚、多窗口服务要求,构建源头预防、多元共治、法治兜底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通过一站式服务,将风险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针对群众诉求渠道不畅、纠纷难以及时察觉的实际情况,丽江创新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引导通过调解、鉴定、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信访等途径化解矛盾纠纷,对接各类法律服务机构,衔接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非诉讼纠纷多元闭环化解机制,实现综治中心龙头舞起来,公安、司法两条腿跑起来,基层网格活起来,让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

一站办取代多头跑。整合综治、公安、司法行政、信访、法院、检察院以及各职能部门,采用常驻 + 轮驻 + 随叫随驻模式,打造全市5个县(区)级、66个乡镇(街道)级、470个村(社区)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实现全覆盖,为群众提供纠纷受理、调解、咨询一条龙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地,矛盾只进一扇门,极大提高了纠纷处理效率。

主动排取代被动调建立普排+专排+重排机制,派出所发挥主防职能排查纠纷、收集信息,司法所履行主调职能统筹调解力量。借助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及干部包村联户制度,推动干部、民警、网格员下沉,主动排查化解纠纷,让调解力量紧跟纠纷动向。

网格下沉,问题上浮科学划分网格,强化网格员培训,去年共开展938场次培训,覆盖24394人次。选派106名政法干警下沉综治中心融入网格。出台以奖代补办法,对1239条风险线索奖补10.8万元,评选980金牌网格员,为1976名优秀网格员提供每月20G流量礼包,充分调动网格员积极性,激发网格活力,提升矛盾纠纷排查效率。

前移化解端口 确保矛盾纠纷有人管

面对干部调解积极性不高、部门联动不足、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丽江市对症下药,完善三调联动”“以案定补等工作机制,充分激发部门和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让纠纷化解工作落地有声。 

多元调打破单一调打破以往调解人员单一、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诉、警、访、检、仲、援调解衔接。法院通过诉与非诉分流机制,委派平台调解1990件,成功1434件,成功率73.1%。公安、检察、信访等部门也建立对接机制,形成多元调解强大合力。

专业调替代业余调司法、公安、信访选派骨干常驻综治中心,依纠纷类型调配专业力量。组建调解专家库,吸纳多领域专业人士,建立健全行政调解组织和行业性调解组织,实现专业调解专人做,提升调解专业性与权威性

用心调取代简单调充分挖掘特色调解室的独特优势与潜力,古城区束河街道马锅头调解室以民族特色+多方联动化解涉旅纠纷;玉龙县玉龙山派出所小雷调解室用移动调解 + 双语释理防止矛盾外溢;宁蒗县战河摩萨调解室结合彝族文化柔和处理纠纷,让调解充满人文关怀。

运用法治思维 促使矛盾纠纷息纷争

针对群众法治观念淡薄、调解后易反悔等问题,丽江市以法治思维为引领,将法治融入调解,让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平稳运行、妥善化解。

信访迈向信法深入开展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推进诉访分离,认真甄别群众诉求,将涉诉信访诉求及时分流到政法机关办理,涉访信访诉求及时交办转办。组建律师库,让律师参与信访接待,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粗放走向精准秉持普治结合、精准普法理念,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打造5一县一品66一乡一队普法工作队,实现村(社区)法治副村长全覆盖。组织政法干警、网络达人、律师,选取与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法律问题和反映当下社会热点的真实案例,推出丽江政法直播间普法云课堂毛建忠双语普法快手直播、普法小剧场等线上活动,推动普法从漫灌式盲目给转变为滴灌式按需补 

2024年,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959件,调解成功9937件,调解成功率99.78%,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丽江市将继续深化举措,完善工作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让“枫桥经验”在丽江持续绽放光彩,为丽江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续写社会治理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