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团田乡:一站式受理 一揽子调处 全链条服务

日期:2025-05-19 06:40:19来自:保山司法局访问次数:

腾冲市团田乡辖8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5231户20133人。长期以来,团田乡将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坚持“党委牵头、村级负责、小组包保、网格落实,政法抓总、公安支持、司法援助、妇女参与”的基层治理思路,以“矛盾不出小组”为目标,以“发现得早、调处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为原则,落实“三到访”“法律宣传组”“妇女互助组”等机制,积极构建“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的矛盾纠纷调处多元化、联动化、专业化体系,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辖区连续17年无命案、6年无越级上访人员,先后获评“云南省司法工作先进集体”、保山市级“平安乡镇”。

建强一个平台

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将人民调解工作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选优配强人民调解力量

落实《全国人民调解工作规范》,规范组织建立、人员管理、场所功能、工作流程、案卷管理、标识标志等建设。乡村建有人民调解委员会9个,选聘175名调解员,挂牌成立1个保山市级“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创新组建73个妇女互助组。依托“六点半课堂”“纪法课堂”,对人民调解员开展实战化、专业化培训,培育塑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规范设置群众服务窗口

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和人民调解员专用场所,提供集综治、调解、信访等工作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按照“发现得早、调处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原则,排查全覆盖、诉求全收集、纠纷全介入,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完善两个机制

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快从“重在调”向“重在防”的转变,拧紧纠纷联处、问题联治、工作联动“责任链”,做到预警及时化、调解责任化、解纷时限化。

清单式排查登记

聚焦辖区内婚恋家庭、邻里、土地征迁、工程欠款、农民工工资、土地违建及耕地流出问题整治、山林水土资源类权属纠纷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统筹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力量走街串巷、登门入户,全面收集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层层筛选矛盾纠纷问题线索,建立重点人员清单、事项分类清单、包保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及时掌握各类苗头隐患并化解潜在矛盾。

联动式调处化解

落实矛盾纠纷“三色”预警分类工作机制,同步将各类矛盾纠纷“归口”为婚姻家庭、山林、土地、征迁、欠薪等类别,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按照“发现登记、风险评估、分流交办、预防处置、动态管理、跟踪回访”闭环程序,实行“一站式”受理、“联动式”处置、“多元化”调解,实现矛盾纠纷从受理到调处的无缝衔接。全面推行“下沉式”“入户式”人民调解工作法,变群众上门咨询为调解队伍下沉走访,进村入户排查化解纠纷、处理问题,根据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巧用调解方法,实现“矛盾不出组,就地化解”。2024年成功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1起,无矛盾纠纷引发的恶性案(事)件发生。

做实“三调”对接

落实访调对接

乡级信访接待室加挂“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室”牌子,悬挂工作制度及流程,将人民调解机制引入信访渠道,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保障,实现信访问题化解一批、调解一批、分流一批。

注重诉调对接

建立与法庭联动对接机制,设立诉前委派调解工作站,深化“诉源治理”,选派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诉前调解,引导诉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更加紧密。

开展警调对接

在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室,人民调解员进驻派出所,派出所接收警情处置过程中,对涉及四类非警务类警情纠纷,与司法所联合调解,或将纠纷移交司法所,填写警情处理移送函,与司法所进行第一步对接,司法所根据纠纷类别及难易程度转交到乡职能站所(部门)或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第二步对接,调委会和调解员在规定时限内进行调解结案。

盘活四支队伍

普法队伍牵好头

将调解工作贯穿到普法宣传全过程,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凝聚8名法治副村长、76名法律明白人、175名人民调解员、乡村组干部等人员力量,组建4支“法律宣讲组”,下沉村民小组、校园、企业,“零距离”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

干部职工齐参与

创新建立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轻干部职工每周晚上至少到支部商谈1次、到小组座谈1次、到农户家交流1次的“三到访”工作机制。乡村干部化身普法宣传员、民情民意收集员、人民调解员,开展入户1800余次。

妇女小组添力量

创新组建73个“妇女互助组”,成立团田妇女法律宣讲团,就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开展宣讲230余场次,覆盖群众8000余人。同时,妇女互助组发挥“乡里乡亲、熟人熟事”优势,对村组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主动参与到家庭婚恋纠纷、邻里纠纷的调解,把家长里短的烦心事化解在“萌芽”中,避免小矛小纠激化为极端案件。

法律顾问进村组

采取“微信群+面对面”结合、现场说法、图片展览、法治讲座、院坝会、田埂会、火塘会等多种形式,联系挂村律师、法治副村长,线上线下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300余次,切实当好群众身边的法治“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