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五华区“三注重”深化“援调对接”机制 助力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日期:2021-09-03 17:47:38来自: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访问次数:

五华区司法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进一步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云解纷·五华中心、律师调解中心“三中心”合并办公模式,不断健全“援调对接”工作机制,使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有机融合,为群众提供更专业、更便捷、更高效的解纷服务,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及时回应群众需求,“援调对接”优势突显

近三年来,五华区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农民工讨薪、讨要抚养费、赡养费等案件共计407件,占比达57%,这些案件同时属于人民调解的主要调解范围。这些案件虽然法律关系清楚,但大多存在证据材料缺失、取证困难、涉及亲人关系等共性问题,存在诉讼风险,不利于社会和谐。这些案件中当事人往往“急等着米下锅”,要求快速解决的意愿强烈。因此,门槛较低、程序简便、效率较高的人民调解成为解决此类纠纷的优先选项。为此,五华区将云解纷·五华中心、律师调解中心引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探索开展“三中心”合并办公模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法律服务,让群众进一道门,了一桩事。

二、“三注重”提质增效,做实做细“援调对接”

注重制度建立,提升“援调对接”发展力。一是实行定岗定人制。在法律援助窗口,指派有多年法律援助工作经验的人员值班;在人民调解窗口,指派2名经验丰富的专职人民调解员进行轮值,形成1+2工作模式,确保群众在窗口能找到“熟面孔”。二是实行案件首问负责制。对来电来访群众反映的诉求和困难,由首位接待的窗口工作人员负责咨询、受理、与相关窗口和外部门的对接,要求实时掌握案件办理的进度。三是建立案件衔接制度。要求法律援助窗口工作人员坚持“调解优先”“能调不诉”“先调后诉”原则,对案情是否具备调解基础和条件第一时间进行研判。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并适用调解的案件,第一时间与人民调解窗口工作人员对接。四是开通申请法律援助“一小时审批”绿色通道。五是建立案件办结反馈制度。

注重队伍建设,提升“援调对接”执行力。一是组建队伍。组建法律援助专干队伍、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兼职律师调解员队伍,全面参与到“援调对接”工作中。切实发挥五华区“与法同行”法律行业党建联盟的组织力量,统筹三支队伍,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将法律援助业务和人民调解业务培训内容有机结合,采取跟班学习、集中授课、案件跟办、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加大信息化平台的运用培训力度,确保智慧法援平台、云智调终端人人会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三是严格考核。在全省率先推行法律援助服务电子评价器,引导当事人对法律援助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进行现场评价,并加强考评结果运用。四是建立律师调解中心调解员准入及退出机制。

注重机制创新,提升“援调对接”工作活力。一是积极探索“1+1+1”(即1名专职调解员+1名法律援助工作者+1名律师调解员)工作模式,确保案件办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二是建立“快调”绿色通道。坚持“五个先调”原则,对于农民工讨薪案件、残疾人赡养抚养案件、老年人赡养案件、未成年人抚养案件、妇女婚恋家庭纠纷案件等优先进入“快调”绿色通道,以达到节约社会成本,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三是建立“调援诉”对接机制。对于调解成功且当事人要求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由专职人民调解员负责与法院立案庭对接,协助当事人申请确认。对于调解不成功但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及时指派援助律师进行援助。对于调解不成功且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及时引导通过仲裁或诉讼程序解决。

五华区开展“援调对接”工作以来,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业务融合衔接更加高效,程序流程更加清晰,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预期目标。截至目前,五华区通过“1+1+1”援调对接机制化解矛盾纠纷214件,涉案标的1091.6万元,有效维护辖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