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宾川县:“六强化”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开“良方”

日期:2025-02-08 07:46:48来自:云南长安网访问次数:

近年来,大理州宾川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宾川、法治宾川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实践“六强化”工作模式,全面摸排、网格化管理、联动调解,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强化源头预防

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理念,强化“未病”治理。不断将矛盾纠纷风险排查化解的关口前移,实行村组每周一排查、村委会十日一排查、乡(镇)一月一排查一研判的三级矛盾纠纷联排工作制度,不断强化矛盾纠纷多渠道收集、各方力量共同化解。用好群防群治力量,充分借助乡贤、网格长、“五老”人员等群防群治力量与群众联系密切、贴近群众、熟悉情况优势,及时发现群众中存在的各类矛盾苗头隐患,及早介入处置,防止小苗头引发大矛盾。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1177件,调解成功1167件,调解成功率达99.2%。

强化网格建设

整合乡(镇)党群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等各系统数据资源,不断完善以乡(镇、街道)两级综治服务中心和“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主体,村(社区)调委会为骨干,村民小组调解员为基础的“大调解”组织网格。建立“党建+网格治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网格的作用,定期对网格队伍进行调整优化,充分发挥好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以“格”为基础、以“网”为依托,积极推行网格员“一员多用、多员合一”模式,当好网格信息收集员、纠纷调解员、政策宣传员、安全巡查员、文明先行员、民生服务员“六员”,确保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全县挂牌成立了县、乡(镇)、村12个“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

强化协调联动

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保障”“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做好衔接配合、沟通协调和部门协同,持续做好组织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分流、调处、统计等工作,做实人民调解、诉前委派调解、诉讼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在村委会建立完善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1个村辅警(网格员)和N个人民调解员的“1+1+N”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有效推动人民调解、诉前委派调解、诉讼调解、行政调解等优势互补、衔接联动的工作机制,打通群众“零成本”解纷路径。截至目前,全县设立调委会10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室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2个,共发展人民调解员1861人。

强化阵地建设

强化乡(镇)综治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配齐配强中心工作人员,深入落实家庭风险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专业知识强、威望高的作用,积极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畅通群众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渠道。加大法治广场、法治走廊等法治宣传阵地的建设力度,不断更新完善乡(镇)、村组法治广场、法治墙绘的宣传内容,扩大宣传范围,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群众法治理念,培养群众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全县已完成县级“三中心”建设和10个乡(镇)、92个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网格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先后打造了法治文化景观大道、越析法治文化广场、大营法治走廊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

强化指导培训

宾川县司法局开设“法律大讲堂”,通过邀请部分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服务机构人员等,轮流讲授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规范行政执法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力。同时,持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通过集中培训、即时在线指导、常态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法律明白人”等群体的业务指导,促进更多法治力量向解纷源头倾斜,以案释法做好对调解员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调解员的服务能力和业务素养,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以来,共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36场次1643人、“法律明白人”培训2场次203人、“法律大讲堂”培训28场次150人。

强化普法宣传

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组建10支普法工作队,配齐配强“法治副村长”“法治副校长”,强化“法律明白人”培养,构建起一支组织互联、队伍共建、资源共享、工作共推的群众身边“带不走”的基层普法队伍,定期下沉到乡(镇)、重点村(社区)针对性开展精准普法,通过边普法宣传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充分运用“调解+普法”、以案释法等方式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普法宣传,以通俗易懂、风趣朴实的语言让群众在欢笑声中增强法治观念,让群众逐步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矛盾纠纷,避免纠纷问题复杂化。目前,全县共选派“法治副村长”92名、“法治副校长”108名,选聘“法律明白人”63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