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至28日,省妇联、省司法厅联合在昆举办云南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省级“大比武”活动。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全国妇联、司法部的部署要求,引领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妇女、服务家庭,服务社会治理。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光辉、省妇联主席农布央宗、省司法厅厅长刘宗根及省委社会工作部、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信访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16个州(市)妇联、司法局负责人和省女法官协会、省女检察官协会、省律师协会女律师分会等相关社会组织负责人,基层调解员和社区家庭代表到现场观摩。
参加此次省级“大比武”的20支代表队由各州市选拔和从社会报名的婚调能手中推荐产生,他们身处调解工作一线,实践经验丰富、调解实绩突出。
农布央宗在致辞中表示,婚调“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妇联和司法行政部门紧密协作、广泛发动,通过“学、练、训、比”,促进全员岗位练兵,活动在全省城乡蓬勃开展、形成声势,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队伍的参与热情。她指出,近年来,云南在全国首创开展“三访四察五送”工作,创新“妇联+”婚姻家庭纠纷多元调解服务模式,完善家庭参与基层治理机制,扶持各地打造了“凤凰花调解”等最美家事“解铃人”服务品牌,培育发展出 1.1万个婚调室和 1.8万多名专兼职婚调员,成为活跃在最基层的调解力量。她希望各参赛队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展专业风采,以学识筑根基,以睿智铸锋芒
大赛首日,肃静的笔试考场内,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此起彼伏,选手们时而凝神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将多年积累的知识倾注笔端。笔试不仅是对法律条文的考察,更是对调解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
随后的知识竞答更是扣人心弦,“请看大屏幕开始答题!”主持人话音刚落,大屏幕题目快速切换,选手们争分夺秒地阅读、分析、作答,在电光火石间展现扎实功底。“这些海量题目是对脑力与速度的双重挑战。”一位选手赛后表示。
在模拟调解环节中,选手们围绕抽到的案例展开分析与设计。“我们会采用‘背靠背调解法’与双方进行沟通,主动倾听,建立信任,缓解对立情绪……”选手们给出的一个个调解方案既彰显专业素养,又充满人文关怀。评委们认真记录,在评分表上慎重地打下分数。
竞调解之巅,用温情化坚冰,用巧思止纷争
经过鏖战,红河州代表队、玉溪市代表队、德宏州代表队3支队伍成功晋级,在28日举行的团体一、二等奖决赛中展开最终对决。团体一、二等奖决赛分为限时答题、知识竞答、婚调实景模拟比武3个环节。
限时答题环节,题目紧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人民调解法等核心法律及常见调解情景,选手们冷静分析、沉着应答,这一环节不仅考验选手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更检验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
知识竞答环节实行“答对得分,答错扣分”的规则,选手们不仅要“抢得准”,更要“答得对”。主持人“开始”口令刚落,抢答器提示音便此起彼伏。有的队伍讲究“稳中求胜”,非十拿九稳绝不轻易出手;有的则敢于“险中求突破”,果断抢占先机。
在婚调实景模拟比武中,3支队伍分别针对3个案例现场进行模拟调解,考核参赛者对调解技巧的实际运用和临场应变能力。评委从现场调解技巧运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团队协作配合度、调解流程完整性和规范性4个方面进行评分。
启未来新程,以经验为舟楫,以初心护和谐
竞赛环节结束后,评委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精准点评,既肯定了选手们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在沟通技巧、共情能力、方案创新等方面的提升空间。
本次活动专门设立了由外卖骑手、“爱心妈妈”、快递行业从业者等组成的大众评审团。“各位选手充分展示了‘用法律兜底,用情感搭桥’的专业调解能力”“调解员的每一次调解都是带着法与情融合的庄严与温度,每一次调解都是对家庭和谐的有力推动”,大众评审团成员张慧、杨燕华表示,这次婚调“大比武”很有意义,不仅提升了婚调员的专业能力,还让更多人看到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的温度与力量。
最终,活动角逐出个人和团体一、二、三等奖。
活动现场,3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婚调员用最朴实的语言,分享了他们亲身经历的调解案例。他们的讲述,让“调解”二字不再是冰冷的工作,而是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理解的桥梁,让爱与温暖得以传递,这些最美家事“解铃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这场“大比武”,不仅是一次技能的大检阅、风采的大展示,更是一次行业的大动员,它推动着云南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朝着更专业、更规范的方向稳步迈进。以本次大赛为新的起点,选手们将带着从赛场收获的经验和技能,继续深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事业,以专业和担当共促“家和万事兴”,以智慧和温情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