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定县司法局猫街司法所充分发挥普法工作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组织保障,用活五支普法宣传队伍,抓实“法律六+N进”,提升普法宣传工作成效。
搭建一个平台
成立猫街镇“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级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乡镇精干力量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普法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检查督导工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密切配合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用活五支队伍
用活普法“红袖标”队伍。依托现有的网格员、村组干部、乡村服务公岗保洁员、护林员等力量,组建一支佩戴“红袖标”的义务普法宣传员队伍。充分发挥普法“红袖标”队伍贴近基层、面向群众和人熟、地熟、情况熟、底数清的优势,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法律法规。
用活“法律明白人”队伍。按照每个村委会至少培养5名“法律明白人”的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动员部署和村“法律明白人”的遴选、登记、培训、管理、使用、考核等工作,并建立相应工作台账。形成一支群众身边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引导和促进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实现以点带面、连网成片。
用活法治宣传队伍。围绕基层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组建一支由各站所负责人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法治宣传队伍,为普法宣传工作增加人气、增添力量。结合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和乡村治理工作,利用举办各类培训、产业技能培训,以及下村检查督促工作的时机,宣传各类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
用活普法文艺宣传队伍。充分发挥猫街镇民族文化优势,整合现有文艺队伍,组建数支法治文化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相融合的普法文艺宣传队伍。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法治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的法治文艺节目,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用活“双语”普法队伍。针对猫街镇少数民族较多,特别是彝族群众较多的实际,组建一支既懂汉语也懂彝话的“双语”普法队伍。通过将法律条文翻译成民族语言,以法律法规送到家、法律服务送上门的形式,以宪法为统领面对面地向少数民族群众宣讲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将基层群众最关心的婚姻家庭、山林土地、外出务工薪资拖欠、邻里纠纷等热点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进行宣讲。
抓实“法律六+N进”
“八五”普法以来,猫街司法所紧紧抓住“法律六+N进”工作不放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进程。
坚持“领导带头”,积极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把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作为“法律六+N进”活动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日常学法制度,定期开展法治讲座、法治培训等活动,利用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和“学习强国”“楚雄治理通”等平台开展学法活动,不断拓宽学法渠道,推动学法常态化。
坚持“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围绕全方位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法治宣传体系,立足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充分运用法治专栏、法治图片展、法治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始终把“送法进乡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依据“八五”普法规划精神和要求,以宣传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扎实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积极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适时对镇内企业管理人员和务工人员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指导帮助企业规范劳动用工,防范法律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良好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坚持“统筹推进”,开展“法律进宗教场所”。适时组织开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深入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爱国意识和守法意识,依法开展宗教事务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积极开展“法律进基地”活动。适时深入镇内种、养殖基地,利用劳作间隙,在田间地头“见缝插针”为经营业主和工人宣讲涉农政策法规、治安防范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确保企业、农场主健康有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