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云南普法网 >> 法治要闻 >> 内容阅读
“殡期不超3天、花圈不超4个”浙江乐清丧葬新规你怎么看?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9日 11:39:06

  “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4个”,“属于市区丧事集中办理范围内的,遗体24小时内送至市殡仪馆存放……”

浙江乐清市政府日前下发《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通告》,将从7月起施行。

 

  按照《通告》要求,市民操办丧事需遵守“五个不超”、“五个禁止”。

 

  “五个不超”包括,丧事殡期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经审批后不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

 

  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2对(4个);

 

  出殡鼓乐队规模不超过13人;

 

  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

 

  丧事活动期间,平时用餐不超过5桌(每桌限10人),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每桌限10人)。

 

  “五个禁止”即禁止在广场、道路、学校、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摆放花圈花篮、念经做道场、唱诗班等;

 

  禁止施放(悬挂)白气球、租用非法改装的花车(鼓乐车)、使用电子花圈车(电子屏幕车)、进行赌博或为赌博提供条件;

 

  禁止火化、出殡、回山沿路燃放烟花爆竹(除在家出殡时、骨灰入葬后各放500响以内爆竹一串外)、烧撒纸钱、播放哀乐、吹号奏乐,以及禁止在家守灵期间、祭扫活动中燃放烟花爆竹; 禁止使用超标准的花圈、花篮、花匾以及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禁止新建、翻新、修复私坟和骨灰装棺再葬。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大操大办丧事的现象在乐清时有发生。”6月26日,该市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办丧事通常要5~7天,丧期内每天摆10桌酒席,出殡时至少30桌,花费十几万甚至花费上百万。农村流行摆流水席,还要做法事、请乐队,占道搭棚、铺张浪费,有人还赌博,影响社会风气。

 

  乐清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的刘依告诉澎湃新闻,《通告》4月底由市民政局、文明办等起草,期间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街道、村、企业座谈会等广泛征求意见。

 

  据《乐清日报》报道,5月8日,该市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党代表)座谈,就拟出台文件征求意见。有市政协委员认为,现在当地办丧事都搭帐篷,有的占路引起交通拥堵,在灵堂烧纸钱引发火灾、环境污染等,如果设集中办丧点,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

 

  5月26日,乐清市政府官网挂出《通知》征求意见稿。6月上旬,《通告》下发。

 

  “丧事殡期3天,是指三个全天,包括亡故当天、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出殡当天。如果逝者至亲由于人力不可抗拒因素一时赶不回来,如在国外一时无法得到签证等,可由所在村(居)委员会出证明,经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审批后延至5天。”乐清市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办公室上述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花圈、花篮、花匾总数若超过4个,由逝者亲属自行处理掉。

 

  《通知》还扩大了市区丧事集中办理的范围,从9月起,在原定12个社区和12个村的基础上新增27个村。

 

  根据2010年7月出台的《乐清市殡葬管理若干规定》,丧事集中办理即规定范围内的所有丧事活动集中到市殡仪馆办理,在市殡仪馆举办守灵、悼念、告别等活动,完成以上程序后当天火化、出殡。市区实行丧事集中办理后,禁止在规定范围内举办各种丧事活动。

 

  “属于集中办理范围的丧事活动,须统一到市殡仪馆守灵室办理,遗体在亡故24小时内送至市殡仪馆存放。”该市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办公室上述工作人员说,若违反《通告》规定,市民政局、公安局等将依法查处。

 

  对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通知》还规定在殡葬活动中遵守“五个规定”——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便利借机敛财;不准使用公务车辆或安排下属单位、管理服务对象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的车辆参与办丧、送殡;出殡酒席置办总数不得超过10桌(每桌限10人);除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姻亲外,不准参加他人的丧事用餐、出殡酒席和守夜活动,不参加违规办丧的吊唁活动;操办祖父母、父母、岳父母、配偶及子女的丧事活动时要严格执行操办丧事报告制度。
  从微博留言来看,新规公布后,乐清网友普遍支持:



不过也有很多网友表示质疑:




丨“四个花圈”新规为何遭嘘声一片

光明网评专栏 邓海建
平心而论,新政剑指殡葬旧风,是激浊扬清的一片冰心。更何况据说当地办丧事通常要5-7天,丧期内每天摆10桌酒席,出殡时至少30桌,花费十几万甚至花费上百万。农村流行摆流水席,还要做法事、请乐队,占道搭棚、铺张浪费,有人还赌博,影响社会风气。遵循乱世重典的逻辑,以“过正”的姿态来纠偏,也似是情有可原。

 

不过,既然是“丧葬礼俗”,就不能忘了“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底线,就不能任由行政的手伸得太长。比如花圈花篮放几个,本就是丰俭由人的事。且不说国葬如何,即便是地方上的要员入殓,好像花圈花篮也远不止四个。这就像考核环卫工的时候去公厕里数苍蝇一样,违背常理常情到让人瞠目的地步。再说挂气球或者修复私坟,只要没有影响相邻权、只要没有损坏公共利益,怎么会纳入“被整治”的范畴呢?

 

乐清新政可能恰恰忽略了丧葬礼俗的两个基本前提:第一,礼俗的进化,靠引导而非“禁止”。中国人讲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殡葬文明不可能悖逆传统立地成佛。当年河南周口的“平坟事件”在民意之下惊天逆转,显然不是说决策本身缺乏科学逻辑支撑,恰恰相反,是科学有余、情理不足。同样,“四个花圈”的丧葬新规引得围观者口诛笔伐,显然也还是跌倒在常情常理的门槛上。第二,礼俗的流变,需要权力者带好头。俗话说,“风行于上、俗成于下”。如果“四个花圈”的丧葬新规是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开始,进而通过柔化的文化濡染引导民众遵而从之,可能比一股脑儿的禁令要面目和善多了。乐清新政规定了很多“不得”和“禁止”的内容,起草的单位是民政局和文明办,谁来执行、谁来责罚?

 

丧事从简,肯定利国利民。这就像孩子成绩好了,肯定有利于个人发展一样。不过,恐怕不能为了成绩好,就把他捆绑在小黑屋里24小时停不下来地学习。丧葬礼俗的更迭,也是这个道理:程序正义还是要遵循的,好心不能办坏事。说句挑刺的话,类似“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4个”——为什么不是2个不是6个,偏偏是4个呢?这个问题,制度设计还真不太好回答。

 

这些年,地方上为了移风易俗,各种政策都是蛮拼的。比如有的地方“禁止全县副处级以上的干部参与打麻将”、有的地方“在滥办酒席治理过程中没收群众饭菜”……闹剧一箩筐,尴尬来收场。最后,被羞辱与被戕害的,反倒是地方部门的决策理性与决策正义。建议“四个花圈”这样的地方规定,还是慎之又慎、少之又少吧。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2006-2020 云南普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000821号-1 主办单位:云南省司法厅 云南省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